志愿军高炮营辉煌战迹 连续7次夜歼美机9架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51年8月上旬,志愿军炮兵指挥部召开志愿军高炮营、团长会议,交流打美军飞机的经验。39军115师高炮营长陈文义关于夜间打敌机的经验报告引起与会同志的强烈反响。该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凭借12门单管37毫米口径高炮击落美机38架,特别是在没有雷达等夜视器材的情况下,连续7次夜歼美机9架。难怪苏联顾问团的专家交口称赞:在苏德战场上,苏军有雷达、探照灯,平均用1.5万发炮弹才能击落

一架敌机,而陈文义所带的营没有雷达、探照灯,却平均只用1300发炮弹便击落一架敌机,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开门满堂彩

阳德当时是志愿军后勤第2分部所在地。115师高炮营于1951年5月底奉命进驻,保障这一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分部各种军需物资的安全运送。在陈文义的指挥下,全营3个炮连12门高炮成三角形配置在阳德火车站北侧,高机连的3个排分别配到各炮连。6月2日上午8时许,美军两架F-84大摇大摆地飞临3连阵地上空,遭受到3连的猛烈射击。刚投下两枚炸弹的美机见势不好,仓皇逃跑,其中一架被当空击落。3连首战告捷,对全营官兵是个巨大的鼓舞。6月4日上午9时,美军4架F-84不期而至。敌机刚一突入阳德上空,陈文义即令全营集火射击,一举击落敌机两架。接连两次受挫的美军气急败坏,更认定对阳德地区轰炸具有重要的意义。6月5日上午,美军出动8架F-84进行轮番突袭。经验更加丰富了的炮兵官兵们英勇还击,击落敌机3架,还有2架受伤而逃。这样,高炮营在3天空战中击落敌机6架,打了个漂亮的开门红。

“诸葛亮会”定策

敌人在阳德连遭重创后,不敢在白天贸然入侵,利用我军高炮没有夜视器材的局限改由B-26轰炸机晚上突袭为主。这是一次紧急的营党委扩大会,更是研究夜间打美机问题的“诸葛亮会”。会上有人提出,一没雷达,二没探照灯,三没火炮照明器材,看不到敌机,看不见装定航路、速度,怎么操作和瞄准?还有人说:夜间通信联络不畅,怎么指挥?很多人认为当时的高炮营装备不能夜战。2连连长贾玉碧认真分析了阳德地区的地形,介绍了美军B-26轰炸机的战术性能。他指出B-26夜间飞行高度1000~1500米,飞行速度100~120米/秒,机身长约20米,翼展长18~20米,受弹面大,充分利用预设阵地击落它是完全可能的。会议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有人说迫击炮曾改装打平射来摧毁敌人碉堡,高炮也不一定非得向天开火,可以把高炮架到山头上。有人指出敌机航路比较固定,可以在其必经之地提前设伏……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在分析地形条件和敌机几次来袭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将三角形阵地配置改为一线式配置,连与连间隔700米,全营构成3道火网,在敌机可能进入方向,制订射击预案。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