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真被志愿军打怕了 闻到中国饭的味道赶紧撤!(3)
威洛比对于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飞行的美军侦察机飞行员“没有发现中国军队的踪迹”的报告感到怀疑。他认为中国军队有能力把大部队渗透到朝鲜,因为中国军队善于利用偏僻的道路行军,并利用夜色作为掩护。而且这支军队的后勤支援相对也容易,因为补给线非常短。
关于中国军队机动能力和隐蔽行军的特点,美军战史中描述得十分详细:
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是非凡出众的。根据可靠情报,中共三个师从鸭绿江边的安东出发,用十六至十九天的时间行军二百八十六英里,到达了北朝鲜东部的一个集结地域;一个师在十八天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平均每天行军十八英里。中共士兵的“白天”开始于夜幕降临的时候,大概在晚上七时左右,直至翌晨三时。拂晓时,即五时三十分,他们要挖掩体,伪装所有的武器装备,然后吃饭。在昼间,只有侦察部队在行动,以寻找第二天的宿营地。主力部队都静止不动加以伪装,从航空照片和空中观察是无法看到的。如果一名中共士兵在白天去掉了伪装,飞机来时他必须在留下他踪迹的地方一动不动,军官有立即枪毙违令者的权力。
尽管美军飞机的空中侦察很严密,但中国军队大兵团的机动开进却没能被发现。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英等国的军事家们将此举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第八集团军对为什么没有发现中国军队的大规模调动作出如下解释:
一、在得到相对准确的情报时,一种“不会是那样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左右了判断。任何情报如果指挥官不相信,是不能称为有效情报的。
二、第八集团军的情报组织贫乏。原美二十四师在南朝鲜建立的情报网后来解散了,之后没有再建立有效的情报网。
三、情报技术上没有夜间侦察的有效手段。判读军官不具备识别中国军队的伪装的能力。
四、集团军召集来的侦察军官和判读军官都是些多年没有实战经验的人,岁月已经令他们失去了职业敏感性。
对于始终没有弄清中国军队的准确人数,第八集团军的解释是他们“跌入了中国军队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骗局”。因为,“中国军队规定称呼下降两级使用”,即把军称为某某部队,让人听上去像一个团,师让人听上去像一个营,团让人听上去像一个连。
而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表示,这些论调统统是失败后的牵强的推脱。
在麦克阿瑟眼里,沃克是个胆小而怯懦的人。在新的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沃克不再为麦克阿瑟武断的指挥方式和把第十军独立于他的指挥之外感到愤怒。此刻,更令他忧虑的是他的第八集团军将要面临的扑朔迷离的战场。第八集团军由于与东线的第十军之间巨大的间隙而使右翼“危险地暴露”着,这一点让沃克感到忧心忡忡。当麦克阿瑟命令他十一月十五日开始进攻时,沃克表示第八集团军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供给,而他的部队每进攻一天就需要各种物资四千吨。于是,麦克阿瑟不得不将进攻时间改为十一月二十日。而随后沃克的消极准备又使进攻时间推迟到二十四日。究竟沃克的这种拖延是不是正好给了彭德怀调动部队的时间且不说,美军的军事学家对沃克的这种谨慎给予了看似离奇但十分有哲理的分析,他们说沃克之所以这么做是出自于他对中国军队的“某种敬佩”。沃克对他的一个密友说,尽管麦克阿瑟的命令要坚决地执行,但他的准备是一旦情况有变就撤退。因为他强烈地预感到:“中国军队肯定在一个什么地方等着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