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军中将对朝鲜战争的评论!(2)
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了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过的失利,我们开始节节后退。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他们根本尽不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
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失去这里,我们就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上是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朝鲜半岛。这对于中国当时的时局,是十分不利的。
随着我们空军优势的不断加强,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符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是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把它赶回去了。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绿江边驱赶回来,并且界定在38度线。他们也是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双方谁都不是失败者。但是,在战术角度上,我们的确失去了这场战争。我们的部队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在中、后期由于多次指导性失误,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不利局面。他们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我们震惊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的强悍的作战能力。
在战术上,我们与他们之间必有一个失败者,否则双方的战略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我们早期对待朝鲜的金日成军队,我们是胜利者,而后期在面对中国军队下,我们确实是失败者,因为我们当时必须后退,否则就会有遭受被大批伏击歼灭的可能。
这是战争环境的需要,也是我必须认清的。而在战争后期,中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当时他的国内经济处于刚刚开始的战后恢复阶段,不可能与我们这样的国家相比。因此,选择最后和谈,尽快结束战争,是他的必须选择。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的毛在(朝鲜战争)后期,再一次开罪那位"赤色魔王"---斯大林的地方。
斯大林在(朝鲜战争)的前阶段不愿意与我们美国开战。开战后,他派遣苏联空军也是秘密地进行,不敢对外声言。首先他考虑的并不是这里(朝鲜半岛),而是它在欧洲的那些子民。在后期,在中国军队取得了明显的战术优势上,斯大林是不会顾忌中国军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的,他多次密电毛希望把我们赶出朝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