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为何让印军“打绿旗”来取被缴物资?(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0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全线发起进攻。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决定,由驻守新疆和西藏的边防部队对印军的进攻实行自卫反击。

中印边境之战,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不打第一枪,后发制人,也就是说,我国边防部队是在印军不断向我进攻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二是并非要借助军事手段来解决边界争端,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反击促使对方停止军事侵略,回到谈判桌上来,继续通过外交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因此,这次自卫反击战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和外交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从外交和军事相联系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周总理亲自指导处理这个事件。当时罗瑞卿同志任总参谋长,周总理经常把他找去了解情况,研究工作。罗总长向周总理建议,要我也参加研究,因为我既是副外长,又熟悉军事。周总理同意。于是,每天晚上,我和罗瑞卿、童小鹏(总理办公室主任)等同志,都到周总理那里。一起商量、研究。有时情况紧急,白天也去研究。每次作出决定后,有关军事方面的,由罗总长回总参去贯彻、实施;关于外交方面的,由我回外交部去布置、执行。凡有重要情况和重大决定,周总理都亲自去向毛主席汇报、请示。因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也是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进行的。

在第一次研究时,周总理指出:印方不顾国际惯例,对我不宣而战,我们可不能像它那样,而是应该光明磊落,在自卫反击战开始之前,要向印方递交照会,通知它我边防部队即将发起反击,并说明我军被迫自卫反击的缘由和目的。他命我立即起草照会,必须当晚递交给印度驻华大使馆。

周总理具有高度的理论、政策水平和领导、组织才能。就拿这次递交照会来说吧,周总理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考虑:从外交方面来看,必须使印度外交部在我军开始反击前得到这份照会;从军事方面来看,却不能让印军过早地知道我军的意图。为此,他详细、精确地计算了从印度驻华大使馆向印度外交部、印度外交部向其最高当局和印军领导机关、印军领导机关向边境地区印军分别报告、通报和传达命令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确定了向印度驻华使馆递交照会的具体时刻。这样,使外交上先宣后战的国际惯例和军事上的保密得以兼顾,从而为这场正义之战的成功莫定了基础。

当我将紧急起草的照会内容报请毛主席、周总理审核批准后回到外交部时,已是深夜。由于当时印度驻华大使不在北京,我命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去把印度代办叫来。可是。这位代办已经回宿舍睡觉去了。他睡得很熟,任凭人们在宿舍门外大声喊叫、按门铃、敲门、往屋里打电话,总是唤不醒他。没有办法,礼宾司的同志只得叫人翻过围墙。到屋内把这位代办从床上叫起来。就这样,我们及时把照会递交给了印方。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