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年)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曾被后世誉为希腊的耶稣,西方的孔子。可就是这样一位先哲,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推上法庭,糊里糊涂地被用毒酒处死在监狱中,这实在是令后世人疑惑不解。
时光倒流到公元前399年,希腊雅典的一个普通法院里,正在审理一起政治犯的案件,被告就是已经七十多岁的苏格拉底,他是以“亵渎神灵,蛊惑青年”、“煽动反民主情绪”两项罪名受到起诉的。面对法庭的审判,苏格拉底慷慨激昂,侃侃而谈:“雅典的兄弟们,我敬爱你们;但是我将服从的是上帝,不是你们,只要我有生命与力量,我将永不停止宣扬与传授哲学。……我是上帝派遣给雅典城的牛虻;我们的国家像一匹硕大高贵的骏马,由于它体积大、行动迟缓,需要时时叮咬它,才能使它精神焕发。所以我总是跟着你们,说服你们,并且在你们办事不公正的时候责备你们。”但是,雅典这匹骏马却不喜欢牛虻的叮咬,执意想把这只“牛虻”消灭掉。一个月以后,苏格拉底在狱中接过当局为他准备好的致命毒酒,镇定自若的一饮而尽,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雅典。
大约在公元前469年,在希腊雅典城邦一个普通石匠的家里一个小男孩来到了世上,被取名为苏格拉底。当他长大成人的时候,正值希腊战争连绵不断,苏格拉底多次亲身参加了战斗,在战争中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因此,他不像前代的哲学家们那样成天坐在书斋里潜思冥想,而是把眼光从茫茫宇宙转向了芸芸众生,积极地融入社会,向社会传播他的哲学思想。传说中的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经常打着一双赤脚,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袍,为此还得到了一个“雅典的小丑”的外号。他白天很少呆在家里,而在各种公共场所却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早晨他沿着运动场散步,上午总是出现在市场上,总之在人最多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出现。每次他都安静地和各行各业的人探讨各式各样的问题,耐心倾听别人的看法。
苏格拉底的一生都爱好智慧、追求智慧,他是第一个把“人”自身列入哲学命题的人,认识人类自己从他开始成为哲学的中心主题之一。哲学开始走下云端,进入了千家万户,开始审视生命、伦理和善恶。他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主张“真知必行”、“知行合一”。他反对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认为人应该注意自身的素质和德行的完善,过一种文明而简朴的生活。他主张社会各行业均应该让有专长的人来管理,甚至国家政权也不例外。
同时,苏格拉底还是一个教育家,他从母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