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潜艇到造航母 折射60年海军装备发展历程(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潜艇部队亮剑——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2009年4月23日,海军建军60周年之际,中国最大规模的多国海上阅兵式上,“长征6号”核动力潜艇、曾创造潜行时间最长世界纪录的“长征3号”核动力潜艇和“长城218号”“长城177号”常规动力潜艇以水面航行状态逐一通过阅兵舰,世界为之震惊。

这是中国核潜艇首次公开亮相。

在此之前,我国潜艇走过了一条虽然曲折但振奋人心的道路。

1970年8月,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工作开工上马。

1981年4月,中国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下水,1983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但那时核潜艇还没有装备导弹。

此时,我国导航定位系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惯性导航、星光导航和卫星导航三结合的导航系统,使精准的潜艇水下航行和导弹发射成为可能。

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首次由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美国《海军学会会报》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一支以海洋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1988年9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

从项目正式上马,潜艇设计人员励精图治十余载,终于掌握了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我国海军终于结束了“有艇无弹”的历史。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加快了海军装备的发展步伐,设计建造了新型的常规动力和核动力潜艇。此外,我国还从俄罗斯引进了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称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

“如今我国潜艇技术发展很快,采用了很多高新技术,潜艇的性能指标,综合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和国外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宋连琪表示。

海军建军60周年前夕,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向媒体透露,跨入新世纪,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相继装备部队。新型潜艇装备了超长波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战术软件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鱼雷和精确制导导弹,新一代潜艇的静音性、水下自持力和生存力明显提高,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中国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强大水下突击力量,数量和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长了数十倍,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

第一页    上一页    第4页/共7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