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空军训练的主要特点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外国空军训练的主要特点

选拔飞行员宁缺勿滥淘汰率高。航校训练和部队训练分工明确,衔接紧密,航校和作战部队之间设训练基地。接近实战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部队。注意培养飞行员的英勇顽强和创新精神。广泛运用模拟器材提高训练效能。 纵观各国空军的训练情况虽互有差异,各具特色,但通过对现有材料的分析,仍然可以从中看出某些共同性的特点和经验,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空军和以色列空军,善于及时吸取现代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指导训练和改革训练,颇值得我们借鉴。 一、层层筛选,宁缺勿滥,飞行员和飞行教官军事素质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空战中所有被击落的飞机有40%是为当时仅占参战飞行员总数4%的“王牌飞行员”所击落的。据此,许多国家空军认为,飞行员的素质是空军素质的一个缩影。训练的飞行员不在于数量多,更重要是培训出一支在战时能“以一当十”的精干的飞行员队伍。他们坚持从选拔飞行学员开始,在各个训练阶段,对飞行员逐一进行严格的考核、筛选,凡认为不适合飞行或无培养前途的立即淘汰,淘汰率甚高。如美国入校的飞行员虽经由专门负责挑选飞行员的国会议员工作小组的严格筛选,但淘汰率仍达28%左右。英国航校的飞行学员在“选飞”阶段淘汰85%,进入初级飞行训练的又淘汰25%。法国空军的飞行员总淘汰率达85%(其中飞行训练淘汰49%)。日本航校的飞行学员在飞行训练阶段淘汰66%,联邦德国的飞行员淘汰率为50%。以色列对战斗机飞行员的挑选更为严格。他们培训飞行员不规定数量定额,只强调质量,淘汰率平均高达90%左右,以确保只有那些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进入战斗机飞行员的行列。这样,不仅在平时能节约训练开支,减少飞行事故,更重要的是保证建立起一支精干的飞行员队伍,在战时能充分发挥作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次“阿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飞机数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分别以20∶1、56∶1的战果获得了空战的胜利;1970年7月30日,以色列空军飞行员与参战的苏联飞行员展开空战,击落苏机4架,而自己却无一损失。 不少外国空军为能培训出技术精湛的飞行员,非常重视严格选拔和培训飞行教官。他们要求飞行教官必须具有一定的服役年限、军衔和一定的飞行时间、良好的飞行技术和实战经验,并善于做教学工作。美国空军规定,空军军龄6年以上、军衔中尉以上、喷气机飞行1000小时以上、仪表飞行技术优秀的飞行军官方能担任飞行教官。日本的飞行教官个人总飞行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西德要求飞行教官的喷气机飞行时间不得少于1800小时。为了保证教官质量,任教之前必须在专门培训飞行教官的学校或基地(如英国的中心飞行学校,美国的仑道夫空军基地等),按《教官训练大纲》经过专门训练。训练内容除飞行训练、航空理论和教学法课程外,还有航空心理学、数学、电子技术等,以增加教官的业务 知识 。实行飞行教官与部队飞行员轮换交流的制度,是不少外国空军提高教官质量的又一途径。以色列空军规定,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均应轮流担任飞行教官,一般任期2年。任教期间每周回战斗中队参加一天飞行,每4个月回中队参加一次为期一周的飞行训练,保持战斗飞行技术。美国空军每年从部队抽调一定数量的优秀飞行员经训练后到航校或部队训练基地任飞行教官,同时从航校和训练基地抽调大致相同数量的教官到部队担任飞行员。教官每次任职3年。巴基斯坦空军规定,飞行教官在航校最多任职3年,然后与部队飞行员轮换。这些办法,能使飞行教官都熟悉航校和部队情况,以便锻炼飞行教官按作战部队的需要训练飞行员,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先训后补,训练进程快 大多数外国空军的院校训练和部队训练、各院校间训练、部队各个训练阶段间的训练分工十分明确,而且互相衔接,有机联系,前一级是后一级的基础,

[1] [2] [3] [4]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