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训练的组织工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飞行训练的组织工作

飞行训练的管理对象是人、财、物、事、时间和信息。其中人包括飞行员、机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指挥班子成员等。财包括航油、消耗器材等。物包括飞机、车辆、物资设备及场道等。飞行训练的组织是通过对人、财、物、事、时间和信息的管理,达到按计划完成飞行训练任务的目的。因此,飞行训练的组织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财、物等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统筹安排的过程。 要妥善安排人员。一般说来,航校采取以飞行大队为单位,分上、下午班组织训练的方法,指挥班子、机务和后勤保障人员基本上分为相应的两套班子。而我师则是在原有编制、体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组织分班飞行的,人少是突出的矛盾。因此,首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将原有的一个保障班子承担起保障两班飞行的任务。我们首先研究机务保障方案:一种意见主张采取机务中队与飞行大队对口保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出飞机少,很难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另一种意见是一班人员全天保障两班飞行,这种方法机务保障人员在场时间过长,人员过于疲劳,作为短时间的突击任务还可以坚持,但长期坚持不容易,没有推广价值。究竟采取什么方法较好呢?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现场分析,发现在飞行训练现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忙,也不是所有的人工作量都很大。作为机务保障人员来说,最忙、工作量最大是机械组,其它专业组就好些,现场这种忙闲不均的现象说明人流管理还有调节的余地,关键在对保障人员需要进行重新组合,科学分工,搞好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使事得其人,人尽其力。因此,我们研究制订了三个机务中队轮流保障制(两个机务中队保障飞行,一个机务中队准备,依次轮换进行保障),机组专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试点方案。通过实践,飞行现场机务保障人员减少了,工作节奏加快了,效率提高了。 充分提高场道利用率,可飞天气利用率和飞行日利用率,这是现代化管理对飞行训练的又一要求。现代管理十分注意财力、物力的利用和发挥,管理者应在财力、物力可能的条件下精打细算,力争做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把钢用在刀刃上。场道的利用关键在于合理调整、提高其利用率。我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昼间日出后至日落前的可飞时间特点,划分和规定了上、下午班占场和交接时间。飞行日利用的重点在于尽量缩短飞机再次准备时间,以增多飞行架次和训练时间。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线改两线、改善加油条件以及加强地面指挥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