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铜过多小心“肝豆”病
9年前,来自甘肃的小亮亮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9年来,他求治于全国各地的医院,一直未见起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学谦接诊了他。经过精心检查和病情研究,小亮亮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但由于亮亮长达9年的时间都被误诊,肝部已经发展到严重的肝硬化、脾脏进行性肿大,出现血细胞减少、反复呕血、黑便、鼻出血等症状。“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多在青少年期间发病。”袁学谦说,“铜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当人体铜代谢发生障碍,过多的铜不能从身体中排泄出去时,铜便开始在身体各器官内逐渐沉积,并由此对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肝脏、大脑、肾脏等多个器官功能紊乱,逐渐表现出各个系统的疾病,以肝脏和大脑的损害为主。”
由于这种疾病发病很隐蔽,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为肝炎或者是风湿性疾病,误诊率高达51%~90%。一般而言,儿童期大多以肝损害症状、肌张力障碍等神经症状为首发;青壮年时期常以震颤为主的神经症状首发,还有少数患者以血液、骨关节、皮肤、肌肉、肾脏、内分泌等方面的症状起病。
袁学谦主任提醒,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肝脏功能异常,一定要考虑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可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