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贞观之治》分集剧情介绍(1-50全集)贞观之治大结局内容介绍(15)
贞观之治分集剧情第43集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经过这一次的打击,太子李承乾变得更加让人捉摸不定。他立毒誓要为称心报仇血恨。经过了十七年的沉寂,贞观十六年七月初五,长孙无忌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被李世民封为司徒。同时李世民还册封房玄龄为司空。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治临摹王羲之的字被褚遂良看到,立时引起了褚遂良极大的兴趣。褚遂良拿着李治的字交给长孙无忌看,长孙无忌觉得李治的字中有一种特别的气度,有帝王之相。长孙无忌对李治充满了希望。武才人也对李治报以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唐朝大业。而李治此时的心思却全扑在了武才人身上。武才人提醒李治,要想在争斗中获胜,一定要充分利用和依靠强大的长孙无忌的力量。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少师。魏征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但为了不辜负李世民的一片心意,魏征只得答应。
贞观之治分集剧情第44集 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少师,也是要表明自己并未放弃太子,还要给李承乾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可李承乾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他和贺兰楚石开始谋划他们酝酿已久的计划。李承乾派纥干承基去刺杀李泰,但没成功。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魏征逝世,年六十四岁。李世民为魏征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葬礼按魏征生前的要求,尽可能俭素,以布车承载灵柩。送走了魏征,李世民才突然觉得身边没有了这样一个能直言不讳指出自己缺点过失的人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将魏征安葬在自己的墓地旁,并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洛州都督张亮去洛州赴任前,专门来见李世民,提醒他要留心侯君集,因为侯君集已经在言论中流露出了谋反之意。尉迟敬德来向李世民提出告老还乡。李世民眼看着当年陪伴自己打天下的亲随一个个老去,自己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觉得如果再不抓紧可能就没有再聚首的那一天了。李世民敕令描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张挂在凌烟阁。
贞观之治分集剧情
贞观之治分集剧情第45集 贞观十七年三月,齐王李祐在齐州叛变。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等人也十分惊讶。李承乾与众亲信歃血为盟,决定一同谋反。可事情远没有李承乾想象得那么简单。朝廷早已盯上了和齐王勾结的纥干承基,在他们采取行动前就下手将纥干承基抓入大理寺严加审问。纥干承基向李世民告密,检举太子集团谋逆。很快,太子李承乾和集团的其他成员赵节、杜荷、侯君集就被捕了。李世民亲自提审侯君集,侯君集俯首认罪。李世民念在侯君集是有功之臣,想饶恕侯君集这一次,结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在如何处理太子的问题上,李世民还是决定放儿子一条生路。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为庶民,囚禁右领军府。武才人见太子已经被废,急忙督促李治抓紧时间行动。李世民认为废了李承乾,自然当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长孙无忌急忙阻止,说大唐以孝为治国之本,可魏王李泰虽能力很强,却在孝这一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而晋王李治才是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