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利器毙敌无声揭密我武警部队“神弩手”

图为郭宁波在进行射击训练。(解放军报 肖迅 摄)
两名“劫匪”手持自制手枪和炸药,挟持一名“人质”后躲藏在四楼一居民房内。10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悄然接近目标。8分钟后,谈判无效。“实施强攻。”距目标50米开外的弩弓手立即搭箭上弦。30秒钟后,走出房间望风的一名“劫匪”刚刚露头,只听“嗖”的一声,“劫匪”——人体模型被一箭穿喉!此时另一名“劫匪”还浑然不觉,狙击手看准时机,果断开枪,第二名“劫匪”当场毙命。“人质”成功解救!
新年前夕,武警上海总队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劫持演练。担任此次演练弩弓手的就是某中队二级士官、突击班班长郭宁波。
中国装甲团对抗演练暴露通信不畅等10余项弱点
本报郑州1月2日电赵宇闪报道:今天,济南军区某装甲团全副武装深入复杂地域,展开了一场实战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练。“红”、“蓝”双方在激烈的对抗较量中相互查问题、找对策,部队整体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采取对抗演练的方式进行复补训,是该团在训练手段上的一次创新。团长朱德强介绍说,以往各单位自己找问题、自己组织补训的方法,存在着查找问题不彻底、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弊端。让各单位在对抗演练中互相挑刺、互相揭短,能更好地发现不足,更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
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虽是兄弟单位,可这会儿却谁也不客气,都不给对手留面子。扮演“蓝军”的装甲步兵营在演练伊始,派出一支小分队对扮演“红军”分队的坦克二营行军队伍进行突袭,“红军”始料不及,顿时乱了阵脚。“蓝军”立即指出:“‘敌’情观念不强,情况处置不当”。
在进攻战斗阶段,“红军”利用信息化手段向“蓝军”指挥系统发送虚假信息,“蓝军”误以为真,进入了“红军”设好的圈套。结果,信息辨别能力差、指挥员指挥决策有漏洞等问题被毫不留情地点了出来。
整场演练,“红”、“蓝”双方始终在斗智斗勇中用挑剔的眼光找对方的弱点,共查出实战意识不强、通信不够畅通、对抗电磁干扰能力弱等问题10余项,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隐性问题也在对抗中暴露无遗。据了解,这次演练共有6个方面的问题在现地得到了解决,未能现地解决的均制定了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