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生存演练隐蔽有方 蓝军无人机无功而返
解放军生存演练隐蔽有方 蓝军无人机无功而返
趟冰河、越祁连,穿玉门、过阳关……今天,驻守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兰州军区某师近万名官兵冒着零下20℃的严寒,兵分6路挺进大漠展开冬季野战生存演练,拉开了该师新年开训的序幕。
上午10时,一声警报刺破沉寂,师直属队千余官兵迅即出动,不到半个小时便遁形于茫茫雪野。与此同时,在师统一导调下,分片同步实施演练的各团也快速向预定集结地域开拔。笔者在某装甲团看到,“红军”指战员一出营门就不断遭遇险情,在“蓝军”空袭、围堵、电子干扰破坏下,被迫3次改变行军路线,利用干扰反干扰、侦察反侦察、机动反机动等多种战法巧妙应对,多次瓦解了“蓝军”的打击。
临近中午,部队机动至一开阔地域,乱石丛生、漫山冰雪找不到任何遮蔽。师导演部突然传来遭空袭“敌情”。只见指挥员一声令下,工兵分队挖掘机械破开冻土、撬碎坚冰,迅速构筑掩体。转眼工夫,人员装备遁迹无形。“蓝军”一架无人侦察机依地势超低空拍照,使用热红外探测等手段反复搜索,却无功而返。
夜幕低垂,北风怒吼,气温直逼零下25℃。一道紧急作战命令飞传师前方指挥所:抵达5号地区,抗击“蓝军”夜袭。官兵拍拍帽檐上的冰碴子,又踏上了征程……
演练中,官兵踏雪碾冰,挑战极限,在险恶的生存条件下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作风,截至笔者发稿时已完成了冰雪条件下远距离行军、地域转换、野战工事伪装等16个课题的演练。(解放军报)
中国重点复训坦克运动射击精度差等难点科目
本报沈阳1月2日电刘建伟、雷荣城报道:今天上午,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综合训练场上战车疾驰,炮声隆隆,冰雪地驾驶、野战装备抢修等一大批险难课目出现在该团训练场上。团长王振介绍说,冬季的复补训练一开始,他们就紧盯自身“短板”,区分层次对险难课目进行重点补训,较好解决了训练“大呼隆”和走过场等问题。
以往,部队组织复补训练,由于补训内容多和补训时间短的矛盾突出,一些单位习惯于避难就易,致使复补训练流于形式。为改变这种状况,复补训练开始前,团里就发动官兵认真查找各兵种专业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先后梳理出了“冰雪地驾驶技术不过硬”、“坦克运动射击精度不高”和“野战线路抢修”等4大类20多个训练问题,确立了“团队整体调控、各专业分层细训”的复补训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科学的复补训练计划。
坦克专业险难课目较多,他们按照理论授课、模拟练习和实车训练等方法,分步分层次组织冰雪地驾驶、野战装备抢修等课目训练,既确保了训练安全,又提高了训练质量。在小兵种复补性训练中,他们针对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先后建立了“互助协作训练机制”、“训练成果共享机制”和“业务骨干代培”等制度,有效破解了补训难题。解放军报
中国某师建成多功能多用途综合性军演训练场
沈阳军区某师建设综合训练场科学统筹出效益
一场多能一场多用

2006年9月9日,两名得到集结命令的“红军”士兵冲出野战帐篷。空中袭击、电磁干扰、卫星侦察、核生化攻击……在解放军陆军部队首次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中,尽管沈阳军区某机械化步兵旅在1000多公里的行军途中,遭受了“蓝军”部队的各种袭扰,但由数百台车辆和装备组成的钢铁巨阵,仍按预定时间抵达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武装直升机低空掩护,工程兵排雷爆破开辟通路,装甲兵铁流滚滚快速冲击……在沈阳军区某师综合训练场上,10余个兵种专业一体联动,一场联合演练鏖战正酣。该师师长同光辉兴奋地说:这个综合训练场不但实现了各兵种专业共同训练、相互融合,同时还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经费400多万元。
去年开训后,所属各单位一份份训练场地建设计划纷至沓来:汽车驾驶训练场、工程兵训练场、通信兵训练场……有申请新建的,也有改建扩建的,共计48项,预算经费1200多万元。
在上报的48个建设项目中,有27个是属于“你需要我也需要,你想建我也想建”的交叉性项目,而这些部队驻地相对集中。师党委感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统”的力度,尤其是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更要多想一想现实,该省的一定要省下来。
他们决定打破“各自为战”的做法,在某团原有训练场的基础上,统一建设一个综合训练场,集中保障,资源共享。为此,他们先后到20多个兄弟单位参观,请来10多位军内外专家参与论证,终于形成了“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模拟化训练”的建设思路,增添了轻武器射击自动报靶装备、训练场监控器、训练考核成绩评估系统等训练管理设施。
师里把方案和图纸下发到所属单位及各兵种分队征求意见。结果,溢美之词挺多,建设性建议较少。为此,师主要领导又鼓励大家多想一想合成训练、合成作战的需要。
拿起实战化训练这把尺子一量,大家发现近乎完美的方案露出了破绽:一些场地选址没有体现合成的理念。由此,党委指导业务部门按照“该合的一定要合起来”的思路,再次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汽车驾驶训练场原先自成体系,现在,把它的位置调整到与炮兵训练场相邻,随时可以组织牵引训练;野战救护原先有独立的训练场地,现在干脆把它融入步兵训练场,可以与步兵同时展开训练……
历经3个多月的建设,一个一场多能、一场多用,既能进行兵种专业训练,又能实现联合演练中各兵种专业互联、互动、互操作的综合训练场呈现在官兵面前。(李少春、孙兆秋、安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