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802的威力和伊朗版Noor导弹的研究
前些日子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以色列护卫舰saar级其中的一艘被击伤,以方面称是被中国制造的c802击中的,Jane‘s称是被伊朗制造的c802的改进版noor击中的。很多网友不太相信这个消息,认为165kg的c802战斗部不可能造成如此小的伤害。其实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众所周知,目前反舰导弹的战斗部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聚能爆破战斗部,杀伤的方式类似于火炮的破甲弹,前苏联的很多导弹采用这种战斗部,如ss-n-2(styx冥河)等,基本上一直延续至ss-n-19。国内如上游系列,海鹰系列等脱胎于styx,皆采取这种杀伤方式,战斗部高达500kg。另一种是西方小型(相对于thesovietunion来说)全程掠海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重量较小(入以色列的早期迦伯列战斗部180kg,一说150kg),战斗部装药也较少(具体少有报载,但因弹头必须作相应的装甲强化,所以装药远远小于其战斗部的重量)。所以改进后的c802伊朗版noor的战斗部装药50kg是相当精确的数值。
另外关于半穿甲战斗部和聚能爆破战斗部的优劣以及威力,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对付普通舰船半穿甲的威力确实是受到质疑的。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谢菲尔得舰(Sheffield)被飞鱼导弹击中后漂泊一天左右沉没。国内资料很少提及,这枚飞鱼导弹并未爆炸,而是未燃尽的推进剂造成舰内绝缘塑料以及木制器具燃烧,进而熔化了铝制关键构件使其沉没。事实上是Sheffield的先天设计缺陷以及损管不力才造成了这一恶果(参见1993年第10期《舰船知识》上的《从谢菲尔得看损管...》)。至于导弹未爆炸的原因也有不少说法,比较靠谱的是延时引信的问题。但事实上却证明了半穿件战斗部在战场上的可靠性堪忧。同时两伊战争的袭船战不少战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c801,c802导弹的威力,大家可参看《兵器知识》1995年第4期或5期(不好意思,书不在身上,具体的忘了)。上面有张图片清晰的显示了被c802击中的护卫舰(后查资料确认应该为早期装备的日本制护卫舰,1300吨),击中舰身,伤害其实很小,并没有“拦腰截断”什么的。
我在上个关于简式报道新闻的贴子上翻译了那篇英文报道,指出实际上是noor导弹击中了saar。关于noor,实际上是伊朗利用中国反舰导弹c802和c701技术自行研发导弹的工程代号。一开始在1998年在中国公布射程15公里的C-701后,伊朗也很快展示了相似的导弹,而伊朗航天工业组织发言人也确认诺尔工程与C-701有关。然而,同一公司的另一名官员却将该工程描述为“一种远程、涡喷发动机推进的掠海反舰导弹”。很显然与伊朗拥有的c802有关。甚至可以猜测,这次noor或许是c701制导系统和战斗部与c802推进系统杂交的产物,是适应伊朗国情的“便携版”c802。
我想事实已经比较清晰了,国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击中以色列saar的的确是导弹,而且它的身上的确流淌着中华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