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的战场侦察能力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现代战场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谁掌控了制信息权,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尽而赢得胜利。侦察与反侦察是敌我双方的一对尖锐矛盾,贯穿始终。
那么,当代中国军队的战场侦察能力究竟如何呢?
一、中国军队已经拥有了多种战场侦察手段
如今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业已拥有天、空、陆、海基等多种战场情报侦察手段,战场信息只对我们的敌人“单向透明”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了。
⒈天基侦察手段
天基即太空。在遥远的太空中设置“天眼”,可以居高临下,对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一览无余。难怪有人会惊呼:现在地球上再也没有什么秘密可守了!
一提到天基侦察手段,人们自然会想到侦察卫星。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身怀绝技”的各种同步卫星更可以明察秋毫;可以用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各种肩负“特殊使命”的小卫星,中国的小卫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现已达到实用化阶段。
不能不提的是“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的太空侦察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返回舱回归地球后,轨道舱还可以继续留轨运行。下一步还有更为宏大的太空计划即将付诸实施,“嫦娥奔月”,“太空驿站”……
⒉空基侦察手段
空基即大气层。空基侦察具有迅速、实时等特点。空基侦察手段主要有有人驾驶侦察机和无人驾驭侦察机,还有无动力的空漂侦察气球等。
⑴有人驾驶侦察机。
中国早已拥有用现役战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吸引人眼球的是,最近有多种型号的、既可以执行战术侦察又可以执行战略侦察任务的先进侦察机不断经媒体曝光、公诸于世。
2005年9月13日,倭鬼共同社捅出一则惊人的消息:据倭鬼军方9月12日公布的军事情报证实,8月中下旬,中国“电子侦察机”曾两度出现在倭鬼九州南部和东海西南诸岛公海的上空。老美7月份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提到中国拥有电子侦察机。此次侦察到的“中国电子侦察机”证明了美国的说法。倭鬼方面认为,“中国电子侦察机”进入倭鬼的防空识别区,“可能是”在进行某种训练或者测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电子侦察机到倭鬼九州附近侦察一事时说:“我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然后又加上一句,“我了解到那是正常训练!”
2005年9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中,中国运—8改警戒机成为联合作战的核心环节,它把侦察到的“敌”舰艇编队目标实时通过数据链传给中俄联合舰艇编队,一举将“敌”舰艇编队歼灭。
日前互联网上又曝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新型电子侦察机运—8X研制成功。
预警机是现代防空作战的“倍增器”,它具有侦察、预警或指挥等功能。中国的预警机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吊着广大军迷的胃口,实际上更是国外情报机构“关注”的热点。它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关于中国预警机的蛛丝马迹。我敢说,它们在看到贝贝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拿起放大镜或者是显微镜、望远镜之类的东东,仔细地研究呢!呵呵。
经媒体曝光的中国预警机计划起码有两种型号即“空警—2000”、“运—8平衡木”,在研测试甚或已经实战部署。
⑵无人驾驶侦察机。
无人驾驶侦察机具有诸多优点:目标小,隐蔽性强;可以潜入敌纵深地带的高危地域实施战术、战略侦察,安全性好;可以实时传输多种战场信息,实效性强……
中国早已列装多种无人驾驶战术侦察机,但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开放程度也随之提高,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中国无人驾驶侦察机的现状——这显然是片面的、不可靠的。
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上展示的W-50型遥控无人机。W-50遥控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空中平台。该机采用先进的数据链控制技术,GPS自主导航方式,能对较远距离实施侦察、监控。在不同的任务设备下,可用于侦察、评估、监控、通讯中继、电子干扰、森林防火、渔场搜索等事务。W-50遥控无人机主要技术参数:翼展4.8米;机长3.2米;起飞重量95千克;发动机功率19千瓦;飞行速度180千米/小时;飞行高度100-3000米;续航时间4-6小时;控制半径100千米;任务载荷能力20千克;环境温度-20至50摄氏度。
又据《坦克装甲车辆》2005年第12期引述《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中国已经成功地将W—50无人驾驶侦察机改进成了PW—2,其作战半径是W—50的2倍,达到了200千米,留空时间超过了7小时。可以说性能大大地提高了。
⒊陆基侦察手段
陆基即陆地。贝贝把中国陆基侦察手段分为三大类:固定的、机动的和单兵的。
陆基固定侦察手段主要是遍布中国大地的雷达站,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雷达网。
陆基机动侦察手段具有较强的战场生存力和适应力,中国军队列装了各种机动式防空雷达可以作为固定式雷达站的重要补充,完成要点布控、低空补盲任务;各种先进的装甲侦察车,可以前出完成特种侦察任务。
陆基单兵侦察手段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中国为侦察兵配备了便携式的各种侦察器材、设备等,实现了战场情报的“现场直播”。
⒋海基侦察手段
海基即海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就特别重视专门的海洋情报侦察船的研发工作,先后建造部署了数艘海洋情报侦察船,对外往往以调查船、科考船的名义出现,如为大家所熟悉的“向阳红”系列等就是如此。这些海洋情报侦察船担负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等任务,卫护着中国的国家安全,成为中国海防最前沿的“耳目”。
网友们一定还记得2005年9月上旬中国水面舰艇编队在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执行巡逻任务、彰显主权的事件吧。据法新社引述倭鬼海上自卫队消息:当地时间2005年9月9日上午9时左右,倭鬼反潜P—3C侦察机在倭鬼冲绳久米岛西北方向290公里处,发现5艘中国军舰在中倭有主权争议的东海“春晓”油气田附近巡逻,军舰以舰队形式出现,其中包括先进的“现代”级驱逐舰。报道称,这是倭鬼政府7月批准该国帝国石油公司开发东海油气田后,“首次”有中国军舰在该海域出现。倭鬼防卫厅表示,倭鬼一架P—3C巡逻机在9日早晨,于春晓油田附近发现5艘中国战舰,除排水量8000吨的“现代级”驱逐舰(137福州号)外,还有两艘排水量为2000吨的导弹护卫舰(515厦门号、517南平号)、一艘排水量23000吨的远洋综合补给舰(886千岛湖号)和一艘导弹观测支持舰(815号)。其中这艘被倭鬼称为“导弹观测支持舰”的815号就是中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海洋情报搜集船(原舷号为“东调232”)。该船于1999年下半年服役,满载排水量6000吨,除用于传统的情报搜集外,主要承担战术导弹的跟踪任务。说到这里,贝贝就打住话头了,也给网友们留点想象空间。
二、中国军队的战场侦察能力尚需不断完善
前已述及,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战场情报侦察能力,那么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
当然不是!我们与世界军事强国尤其是与我们现实的和潜在的敌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努力方向是战术、战略情报侦察的集成化、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呵呵,本不想多说,还是说了不少。最后贝贝借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为本文的结尾,也与广大“爱国、爱军”的网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