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虽红,但是抢单不易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根据IC nsights的资料显示,201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比重可提高至40%,市场规模约1,920亿美元,估计至2015年,汽车电子比重更将提升至50%,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

以每年新生产的车辆6,000万辆、产值约7,200亿美元计算.于2004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1,225亿美元,估计2008年也只达1,635亿美元.因此汽车电子成长潜能很大。

台湾过去10多年于全球IT电子产业攻城掠地,打下一片大好江山,凭借着弹性大、成本低、管理好、制造能力强,多项次产业产品均拔得头筹,抢下世界第一名号,累积了不少电子产业相关开发与生产技术。

表一汽车与电子产业特性之比较

项目

汽车产业

电子产业

开放程度

封闭、独立性运作

产业互动性高

供货商角色

生命共同体

单纯供货制造

产品生命周期

长(12年)

短(4至12个月)

产品开发周期

长(3至5年)

短(3至6个月)

交货条件

实时

批货

成本

合理、稳定

依市场供需状况

品质要求

高、产品寿限长

一般、产品寿限短

不过,要进入汽车电子似乎必须面对另外一种挑战,那就是改变观念。由于汽车产业属于封闭型且独立运作的产业特性,加上其对于品质要求较高,也较重视供货商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因此只要一家厂商获选为汽车厂商的供货商,则其不会轻易变更订单。因此台湾厂商在强夺订单时,必须跳脱以往低价抢单的模式,而是要在品质方面多下功夫。

汽车价值创新包括有安全、环保等重要议题,其中安全则有主动式巡航、行人保护、车道防偏、夜视、通信式安全警示等,环保则涵盖复合动力、燃料电池动力、电动车辆、节能内燃机动力等,车厂于这些领域都会加强与供货商的合作,藉由供应体系的产业聚落、专业分工的知识经济、车厂组织的效率提升来强化与各个供货商社群的合作来达成价值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