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饮食文化

王朝美食·作者佚名  2006-07-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藏因为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饮食习惯有着自独特的民族特点。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不知是什么,其实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不除皮。

吃糌粑时,先在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放上炒好磨细的青稞面,然后用手将面与茶水搅拌在一起。搅拌时,要注意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将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轻轻转动着手中的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将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

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