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解析尼康新一代全幅单反D4/D800(2)
D800配ME1立体声麦克风
首先,D4/D800支持1920×1080(30p、25p和24p)及1280×720(60p、50p、30p、25p)的视频记录格式,并且单段短片的最长记录时间可以达到29分59秒。两款新型CMOS都具有更快的数据读取速度,从而消弱了在进行摇摄或拍摄横向高速运动物体时所发生的扭曲现象(果冻效应)。
其次,在音频方面,D4/D800引入了高保真音频录制控制功能,并可自动、手动控制麦克风的灵敏度。最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常见的立体声麦克风接口外,D4和D800还提供了数码单反相机领域并不常见的立体声音频输出接口(朋友告诉小编这个叫“返听接口”)。
最后,D4/D800支持通过HDMI接口输出无压缩的原始短片。在配合外置视频录制设备的情况下,专业用户可以利用D4/D800的记录更高品质的视频短片——正因如此,尼康才会在CP+展会上专门播放和讲解用D800拍摄的微电影。考虑到D4/D800还支持AF-A全时伺服对焦与定时拍摄,待这两款产品正式面世之后,应该会对中小型视频拍摄团队的器材构成带来较大的影响。D-Movie终于有了和EOS Movie分庭抗礼的能力。
那么D4和D800在视频拍摄方面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呢?D4除了能以FX格式画幅或DX格式画幅进行记录外,还额外提供了一个1920×1080的裁切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视频记录的像素与感光元件上的物理像素是点对点的,理论上有着更好的记录质量。细心地你应该能想到,以裁切模式实现1920×1080的点对点记录与D4的总像素相比,刚好实现了约2.7倍的视角转换——恰好是尼康1系微单相机的等效系数。你能说这只是一个巧合么?
『POINT4.机身、操控性方面的差异化』
在机身设计方面,D4沿袭了旗舰级数码单反相机常见的机身竖拍手柄一体化设计。不仅整机更加宽厚,同时还有空间放置更大容量的电池以及更多操控按键。事实上,D4在机背操控按键布局方面是近几代尼康旗舰单反中变化最大的:不仅引入了摇杆选择器(横向、竖向手柄各一个),同时还为所有后背按键加入了背光功能。(一同参加尼康CP+参观之旅的同行告诉小编,D4的竖拍手柄深度比D3S
(参数
图片
文章)要大一些,也就是握持时会更舒适。)
尼康D4数码单反相机
与D4相比,D800机身、竖拍手柄分离的设计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是更为灵活的。当然,为此也必然要牺牲一些可靠度(指手柄与机身衔接部分的密封性)。另外,D800也没有引入摇杆、背光按键这两个新特性,所以操控性方面与D700、D7000差异不大——多花钱买D4的总要有些福利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D4/D800的机身均采用坚固轻便的镁合金材料构成,但两者在密封性上还是有所差异的。简单地说,D4是防尘防潮防电磁干扰的,而D800只是防尘和具有一定的密封性。毕竟D4所定位的使用者,是有可能前往沙漠、雨林等极端环境下进行拍摄的。
密封性设计
最后,D4、D800相同的硬件规格还包括100%视野率的五棱镜取景器(D700只有95%)、带自动亮度调整的3.2英寸约92.1万像素液晶屏(D4还能进行色彩管理)等。而在软件功能上,两者也都具备机内自动HDR、双轴电子水平仪、改进的色温控制(按10K精度调节)、参考镜头焦距的自动ISO调节等。
摘自尼康2012年1月技术宣传材料:
D4:“照相机采用了彻底的密封措施,防止潮湿、灰尘、甚至电磁干扰的入侵……”
D800:“镁合金构造保护照相机内的精密技术免受意外冲击和环境气候的影响,同时防灰尘密封设计也在照相机上广泛使用并经过严格测试……”
小结:除了感光元件和连拍速度,就数机身方面的差异性最大。
『POINT5.存储与数据传输互有优劣』
根据有效像素和连拍速度方面上的规格,D4在存储和数据传输方面更依赖存储卡的最高写入速度 ,而D800则更需要较快的数据读出速度。因此,尼康为这两款产品分别配备了XQD存储卡与USB 3.0接口——这在数码相机领域均属首次应用。
目前,索尼推出的XQD存储卡已经达到了约每秒125MB的写入速度、最新的UDMA 7 CF卡则是约每秒100MB。按照尼康的官方标准,D4在使用XQD存储卡时可以持续拍摄约100张12bit压缩格式RAW照片。而与D4所采用的CF+XQD存储卡方案相比,D800所采用的CF+SD方案在时下更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USB 3.0接口可以让我们用更少的时间将拍摄好的照片传输到电脑中。毕竟是约3630万的高像素,一张14bit不压缩的RAW文件足有74MB!
新增XQD存储卡支持
差点忘记谈谈D4所配置的标准以太网接口。由于伦敦奥运会不会为摄影记者提供无线网络,因此佳能EOS-EOS-1D X
(参数
图片
文章)和尼康D4均把标准以太网接口做到了机身上。对于许多爱好者关心的无线传输功能,佳能、尼康也各自准备了可选的传输适配器。相比之下,尼康更为厚道,因为D4是兼容现有无线传输附件WT-4的(与D3/D300同期推出)。
尼康D4搭载WT5无线传输模块
关于XQD存储卡的推出始末:
2010年12月,索尼、尼康、Sandisk联合推出了新的存储卡标准,该标准在2011年12月得到了CF卡会的承认,并最终命名为XQD存储卡。与传统的CF卡相比,XQD存储卡不仅体积更为小巧,同时还以PCI-Express串行总线代替了陈旧的PATA并行总线,理论速度可达5Gbps(约每秒625MB)。不过,在D4正式发布后,只有索尼和SolidGear BEBUT推出了XQD存储卡,Sandisk和Lexar均表示目前重点仍旧是继续巩固CF和新型SD卡。例如,Lexar日前就发布了1000x,即约每秒150MB的UDMA 7 CF卡。
小结:无论是XQD还是USB 3.0都需要周边设备的支持。
『VERDICT.全文总结』
由于D4/D800发布后,小编始终忙于各种即时新闻,因此直到现在才有时间写一篇规格解析。对于一直关注尼康新产品的朋友来说,相信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整理出这D4/D800的相同与差异。不过,作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小编还是要再赘述一下的。
D4与D800的相同点:
- 相同的Multi-CAM 3500FX自动对焦系统与9.1万像素的RGB感应器;
- 相同的开机速度与快门时滞;
- 相同的短片拍摄规格与HDMI无损输出功能;
- 相同的100%视野率五棱镜取景器;
- 相同的3.2英寸约92.1万像素液晶屏(带自动亮度调节功能);
- 相同的UDMA 7 CF卡支持;
- 相同的绝大部分机内功能。
D4与D800的不同点:
- 有效像素不同(D4约1625万,D800约3630万);
- 最高感光度不同(D4为等效ISO 204800,D800为等效ISO 25600);
- 最高连拍速度不同(FX格式下,D4约每秒11张,D800约每秒4张);
- 快门寿命不同(D4约40万,D800约20万);
- 存储卡方案不同(D4为CF+XQD,D800为CF+SD);
- 传输接口不同(D4为USB 2.0,D800为USB 3.0);
- 机身设计操控性差异(D4为竖拍手柄机身一体化,有摇杆和背光按钮);
- 标准电池规格不同(D4为EN-EL18,D800为EN-EL15);
- 密封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差异。
总得来说,旗舰级的D4除了采用定制的感光元件外(尼康从D2H时代开始,旗舰级新闻机的感光元件就是自行设计的),与D800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可靠性与操控性上。对绝大多数用户,尤其是那些更在乎有效像素的用户来说,拥有诸多D4新特性的D800显然要更超值一些。小编推测尼康是不大会再推出D4X了,至少不会简单到在D4里塞一片D800的CMOS组成一款新机器。
『ADD.最后再谈谈D800E』
近几年来,随着感光元件有效像素的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际分辨率,各大厂商纷纷着手于低通滤镜的改良。所以,我们看到了完全抛弃低通滤镜的徕卡M9、富士X-Pro 1,也看到了削弱低通滤镜效果的奥林巴斯E-M5。尼康的D800E有些特殊,它虽然具有低通滤镜,但并不具备消除摩尔纹的功能。
尼康D800E
在赴日本参加CP+展会期间,小编和同行媒体有幸在尼康总部直接与D4、D800的开发人员进行了技术座谈。涉及到D800/D800E区别的核心观点包括:
- 为了避免对光路、焦点的影响,因此D800E使低通滤镜不具备消除摩尔纹功能,而不是彻底去除低通滤镜;
- 原本低通滤镜的位置并不是一块简单的光学玻璃,而是对前一块镜片其还原作用;
- 有低通滤镜的相机也可能出现摩尔纹,没有低通滤镜的相机(包括D800E)并不一定摩尔纹现象很严重;
- D800和D800E除了低通滤镜上的些许差别外,机内软件和RAW转换方面是完全一样的。
由此可见,D800E应该是尼康对逐步取消低通滤镜的一种尝试。是以300美金的差价,向追求极致的商业摄影师提供了一个额外选择。当软件处理技术进一步完善之后,尼康很有可能在未来产品中直接取消低通滤镜。考虑到尼康在低通滤镜效果切换方面的一项专利,更大胆推测下,尼康或许会推出能灵活选择是否消除摩尔纹,甚至能微调消除强度的新机型。
回到当前,从尼康提供的A1幅面样张看,小编是很难察觉D800和D800E在细节、摩尔纹方面差异的(受样张内容所限,摩尔纹都不明显)。考虑到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并不会进行大尺寸输出,因此小编还是更推荐相对更低价的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