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大杀器 春卷的索尼NEX-7简单试用
在去年秋冬之际,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从索尼NEX-7(参数 图片 文章)看未来微单产品发展的行业分析文章。后来,那篇文章被索尼公关的朋友看中,又托我修改了几处,增加了有关索尼NEX系列发展的内容,把整篇文字改成了从索尼NEX看整个微单行业发展前景的主题。尽管最终发表在网上的文章多少带有一些厂商因素,但客观来看,那篇文章中对于整个微单行业的发展分析还是比较靠谱的,特别是我对于索尼NEX-7相机不再是“单反辅机/备机”,而将成为“摄影主力机”的看法也被其他媒体朋友与摄影圈子里的各位老师所认可。只不过,在写那篇文字时自己其实还并没有真正使用过NEX-7,还是依靠大量资料和同事在海外拍摄的样张而推导出这个看法。
在元旦前,一套索尼NEX-7销售套装(带有18-55mm镜头)被送到了本站评测室。根据与索尼公司的协议,有关于这台相机的所有内容必须等到2012年1月8日,也就是国行版本索尼NEX-7正式发售之日才能公开。是的,尽管这款产品很早就已经发布,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始终未能正式在市场上销售,因此即使已经准备好了一些相关内容也不得提前透露——直到今天。本站影像部门同事,现在已经正式发布了对于这台索尼NEX-7的详尽评测报告,具体情况,请见: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451569.html
我这次并不负责索尼NEX-7的详细评测,但按照惯例,如此重要且有特色的机型还是需要亲自把玩一下。于是,趁着元旦去乌镇西栅景区的机会,带上这台索尼NEX-7和一系列镜头出门外拍。当时准备的器材除了NEX-7机身外,还有一支新款的LA-EA2型转接环与11-18mm、85mm F1.4、70-300mm G等三支α镜头。之所以如此配置,首先是因为我们尚未收到那支索尼E卡口蔡司镜头,而我觉得套头性能肯定无法满足索尼NEX-7高达2400w像素的分辨率要求;其次则正如我自己在前文中所说的,我认为NEX-7是一款可以作为摄影主力机使用的产品,因此也要带着“认真创作”的态度去乌镇。所以,区区一支套头又怎能满足我的需求,带一些中高品质的α镜头是理所应当的。除此之外,我还额外携带了一支常用的三脚架和之前在日本之行中使用过的蓝色渐变滤镜——这主要是为了在傍晚拍摄夜景时使用。所有这些器材除了脚架外都被塞入我的乐摄宝包内,整体负担并不算小。
在乌镇的这次拍摄流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从上海出发,自驾到乌镇已是中午,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在西栅景区里四处闲逛。此时我使用的镜头既有广角的11-18mm,也有70-300mm的长焦:前者专门用来在窄巷子里拍摄建筑细节,后者则通常是在桥上拍摄带有纵深感的河道、小船以及游客特写。等到天色再晚一些,临近日暮之时,则开始动用三脚架+渐变镜,趁着天色尚在拍摄一些“准夜景”照片。吃过晚饭后,则是简单的脚架夜景照片,只是当天夜间气温颇低,临水更是冷的受不了,所以很快就上床睡觉。第二天一早,趁着刚刚日出,带着85mm F1.4出去扫扫街,拍摄一些水乡日出的场景便回来吃早饭。等待日上中天后则继续三支镜头轮流上阵,风光、人物特写一并出动直到中午饭后回上海结束拍摄。反正整个西栅景区说大也不大,这种游览+拍摄两不误的行程安排即轻松又惬意,也能方便我较为从容的慢慢体会索尼NEX-7(参数 图片 文章)的妙处。!
我已经整理了40张这次乌镇之行的NEX-7照片做成图集进行展示,地址是: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451571.html
这些照片已经经过了一些后期处理,主要是:横构图图片已经全部修改成1920*1200的高分壁纸,直构图图片则篇幅略小一点以适应在显示器上观赏。绝大多数图片都仅仅做了简单的resize处理,但有部分照片进行了后期的模拟胶片化处理——这种处理的效果显而易见,很容易辨认。当然,这些照片并不是以样张身份出现的,而是我使用NEX-7进行的摄影创作,所以请不要把它们当做“样张”来看待。不过,我想,通过这些高清的壁纸,大家应该也可以了解到索尼NEX-7与α镜头相配合能够达到如何的画面效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