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解析2012市场为何需要SSD?(3)
NADA Flash芯片
显而易见,SLC在寿命和性能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不过需要更好的工艺制程才能拥有较大的容量。而MLC虽然在容量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但在速度和寿命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这就区格了它们的应用,SLC用在不计成本追求速度和可靠性的企业级产品中,MLC更适合在消费级产品中部署。
第5页:SSD硬盘内部技术提供:主控
● SSD硬盘内部技术提供:主控
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差异也比较大,在算法,读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直接导致产品的性能,拉大质量差距。下面笔者就针对几种常见的主控芯片进行说明。
Jmicron主控:山寨SSD最常用
提到Jmicron主控,相信不少用户都记忆犹新,在最开始SSD普遍偏贵的时候,不少山寨SSD相继问世,并且价格非常低,他们就是采用了Jmicron推出的JMF602芯片。早期JMF602A持续读取143MB/s,写入93MB/s,后来改良的JMicron JMF616方案最高读取速度270MB/s,写入210MB/s,持续写入130MB/s,随机读写20000IOPS,仅支持SATA 3Gbps接口。
JMicronJMF612主控芯片
●Intel主控
而目前市场上代表着SSD主控最顶尖水平的,莫过于Intel和SandForce两家。先来介绍一下Intel,这家半导体业的统治者拥有无比强大的技术实力。也许它想做什么都没有做不好的吧。由于其在芯片组南桥的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磁盘控制器经验,其固态硬盘控制器产品异常优秀,算法和固件都很先进,实际性能也非常强大。
英特尔主控芯片特写
上图就是Intel自己的主控,图片上芯片的编号是PC29AS21BA0,这是Intel采用34nm颗粒工艺的Gen2版本产品,而以前Intel的Gen1版本的产品主控芯片是PC29AS21AA0,相对于Gen2版本来说,Gen1版本的产品是50nm,并且不支持TRIM,时间久了性能会下降。该主控同样仅支持SATA 3Gbps接口。
● SandForce主控
SandForce则是目前业内唯一能在SSD技术上与Intel抗衡的企业,尽管其在去年才发布首款SF-1500/SF-1200主控,但是其优秀的性能使其产品已经推出便狂收追捧,其独有的Dual Class技术将MLC SSD的性能和寿命都大幅提高,其企业级产品SF-1500主控可以提供5年质保。
SandForce SF-1200主控
而刚刚发布的SF-2200系列主控更是将性能达到极致,其读取550MB/s,写入520MB/s,4KB随机写入60000 IOPS,采用SATA 6Gbps接口。
SandForce最新SF2200固态硬盘主控芯片
● Marvell主控
Marvell主控是首款支持SATA 6Gbps接口的芯片,最早问世的产品为美光C300系列,内部使用基于ARM架构的处理核心,支持32-bit队列深度的NCQ、支持S.M.A.R.T功能、原生支持微软的Trim指令以及第三方的Secure Erase等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