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元的铁板!专业相机仙娜arTec评测(2)
仙娜arTec机身右侧面
仙娜arTec机身右侧面,看上去其实跟左侧面没什么区别嘛……到底arTec是怎样组成一部可以拍摄的相机呢?(毕竟现在连个镜头都看不到)请看下图。
仙娜arTec基本组合状态
上图就是仙娜arTec的基本使用状态了,在安装好镜头、后背、取景器后,终于能看出一点端倪了,但还是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数码相机有很大差别,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看看arTec的细节。
-----------------------------------------------------------------------------
关于透视变形:
所谓透视变形,简单的说就是近大远小。举个例子来说,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往远处看,公路的边缘本身是两条平行线,但视觉效果却是在远方汇聚了。反映到建筑摄影中,这种效果更为明显。比如说拍摄一座古塔,塔本身是上下一般粗的,但是当你站在塔下向上仰拍的时候,照片中一定会出现底部大上端小的效果,看到很多人怪相机不好,其实这并不是由于相机或镜头的质量缺陷造成的。
那么在什么位置拍摄时才能尽量减少透视变形呢?举个具体例子来说,一座古塔高50米;
首先,站在平地上:B1点拍摄,此时距离塔身约30米,仰角为60度,可算出最大透视变形(此时为照片上塔顶部和塔底部的宽度比)为50%;如果退后一点至50米处的B2点拍摄,此时仰角为45度,最大透视变形降到了29%;再退后一点,至约90米远的B3拍摄,仰角为30度,最大变形降为14%。
换一种方法,提高拍摄的垂直位置,比如说升高到25米,即塔高的一半:当在约30米处的M1点拍摄时,最大透视变形(此时为照片上塔身中段和顶部或底部的宽度比)从平地上的50%降为24%;而在约90米处的M3拍摄时,仅为4%!
可见,无论拍摄时的垂直高度多大,只要水平距离大于两倍塔高,最大变形都小于10%,而大于四倍塔高以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结论:减小透视变形,可采取“走远”和“爬高”两个简单方法。但显然在现实情况中很难实现。
-----------------------------------------------------------------------------
一、威武的包装,看看里面都有啥
仙娜arTec出厂标配的携带箱
仙娜arTec标配的携带箱抗震、防水,用它来携带arTec,丢车上去颠簸的地方也没有问题。
仙娜arTec携带箱内部
箱子内部的高密度海绵预先切割好位置,放置各部件刚刚好。箱子位置足够机身、取景器、后背以及两个镜头的放置,还可以放置一些小配件。
仙娜arTec机身本体
仙娜arTec本体静静地躺在箱子中,各模块都还没有装上。
本次测试所用的镜头
Sinaron(仙娜龙) Digital 4.5/45 CEF镜头产自德国罗敦司得,有专门为数码后背作优化,同时也兼容胶片后背拍摄。Sinaron Digital 4.5/45 CEF镜头成像圈约100mm,在该系列镜头中成像圈算是比较大的一款(最小的有70mm,最大的有150mm),提供的移轴(偏移)范围约25mm。45mm焦距在中画幅身上算是一只小广角镜头,在拍摄很近距离的高层建筑时稍微有点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