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将开始 小议2011影像行业格局变化
2011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天灾与人祸,狂喜与惊叹,无论哪个事情对这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所谓的商场本来如此,任何一点小疏忽或者小意外都可能导致一年白干。不过无论厂商们是否白干,用户总希望更多更新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影像行业产业格局的改变看似与用户无关,但是却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和购买。
·行业 与你无关? 与你有关!
2011年算是影像行业剧烈变动的一年,佳能进军电影了,尼康改行水产了,索尼像素疯狂了,宾得老板又换了,奥巴不太好过了,理光抢行徕卡了,柯达马上倒闭了,三星没准雄起了,适马再次天价了。在这样的一年,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不过市场变动越激烈,消费者能看到的新技术和得到的好处就越来越多。所以今天就请大家听我讲讲这一年相机市场的变化。
·天灾 省钱依旧在 西藏欢迎你
首先来说说天灾,这是今年整个影像行业不能回避的问题,源源不断的天灾直接影响了相机厂商的生产力,进而导致已有产品生产不出来,新产品不敢发布。而且此次天灾可以说影响了绝大多数相机厂商,佳能、尼康、索尼均不能幸免,只不过大家有重有轻这点就不细说了。
对于地理比较熟悉的朋友肯定很明白,东南亚地区与日本岛都属于典型的海洋气候区域,而且都属于飓风、洪水、海啸高发地区,在这样的位置建厂岂不是自寻死路?先拿东南亚举例子,比如这次某个相机大厂损失900亿日元,这家大厂在泰国拥有6000名员工,如果把这6000名员工全部挪到日本国内的开销是多少?一年2200亿!在如此恐怖的人力成本下,一场海啸的损失仅仅相当于5个月的人工差距,这也是这些企业一定要选择在东南亚建厂的根本。当然这也是中国这么多年以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使东南亚气候条件不好 人力成本优势也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高级技术工人日本企业习惯使用全本土人才,不仅仅是因为本土人才便于管理,更加稳定,也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缺乏高级技工,并且高级技工的差价还是很小的。比如在国内一些精细工种的工资都在20万以上,而且往往得10-20年才能拥有足够的经验。而且日本制造相比中国制造更具备吸引力,回想一下我们当中平时咒骂日本买东西还专挑日本东西买的难道是少数吗?
中国目前的发展就遇到相似的问题,一旦人力成本上升,我们还有什么优势?我们人人都想拿更多的工资,却未曾想到我们的社会并没有高工资基础,沿海城市的廉价劳动力马上就要消失,到时候我们怎么办呢?的确我们还可以去西藏建厂,起码人员成本低地皮成本低就是运输实在不便。不知道当西藏交通顺畅之后当地人民会不会打着西藏欢迎你的招牌招商引资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高涨的物价和不断的通货膨胀让中国安身立命的世界工厂之路难以延续
所以说其实这些天灾早就在这些影像企业的计算当中,今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对于整年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损失,但是对于长期发展来说并不构成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对于这种企业来说,人力成本是个非常严重的存在,海啸什么的在持续高人力成本面前都不算问题,这也是这些企业依然坚持驻扎东南亚的原因。
总的来讲,就算这些公司已经被泡的卖水产了,他这些年在人力成本上节约下来的钱已经足以摊平这些损失,而且这次集体性受灾并不会给整个产业格局造成影响,只不过会让这些企业的发布周期晚一些,这几个月的钱亏一些。看似很大的天灾,其实很小。
·站队 合并与合作 联盟与连横
然后我们来谈谈合作,影像行业经历100年的发展,可以说基本来到了寡头时代,寡头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吞并以及合作。从柯尼卡美能达到索尼,宾得保谷到理光,确善能福伦达到蔡司,太多太多的在一起告诉我们现在大家盘子都很大了,没有一群好哥们镇不住厂子。
当然合并一般来说并非上选,买到手的不是只有技术和人才,还有麻烦和债务,所以厂商更多的是选择了直接合作,或者结成战略同盟。比如在120相机领域的富士与哈苏,飞思与玛米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合作往往是一方掌握数字技术,另一方掌握光学技术。
连横合纵 齐国是根本 拥有实力的非老大往往是平衡的关键
还有像宾得理光这样,其实双方拥有的技术是相似的,只不过长期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导致两者各有所长。两者的合并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东西,理光长时间对于相机小型化的执着,宾得这么多年在镜头方面的造诣如果合二为一,相信未来会推出不少更好的产品。
富士很长时间以来都与东芝半导体一起研发感光元件,无论是Super CCF还是EXR传感器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富士/东芝这一联盟也终于要依靠X系列相机显示出自己的威力。
品牌之争最终也会演变为联盟之争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北约与华约呢
还有蔡司,曾经蔡司与日本京瓷合力推出了Contax康泰时相机,涵盖了135旁轴、135单反以及645单反市场,由于某些经营问题康泰时这一品牌就那么小时了,全世界首台全画幅数码相机的神话也变成了笑话。不过京瓷很快就会失去康泰时品牌的所有权,也就意味着蔡司只要找到一家合适的厂商就会复活康泰时的产品。再加上前一阵佳能对于推出中画幅相机莫能两可的态度,让我们不仅联想会不会过两年也会出现传说中搭载佳能核心的645数码单反相机呢?
总之无论是谁,很明显哥俩好要比单干吃的多,毕竟像佳能这种自己拥有绝大多数技术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小型企业必须成为群居动物才能生存,这里边有无奈,但是更多的是现实。
·核心 感光元件衰 光学技术扬
然后我们来谈谈核心的变化,这么多年以来,感光元件一直被认为是数码相机最为核心的技术,不过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以及感光元件不断商品化的进程,感光元件还真的是核心吗?我看未必,我认为有3点支持了我这一看法。
1.感光元件已经不拥有那么高的成本。如果你知道一块索尼IMX028,全画幅2400万像素的感光元件实际上只值3000块钱的时候,你还会认为价格是问题吗?4/3系统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估的感光元件成本,当感光元件价格一泻千里的时候,4/3系统又有多少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