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入手 奥林巴斯M.ZD45mm F1.8评测(2)
F8 / F11
F16 / F22
中心部分 拖拽到新窗口内观看大图
坦率的说,由于M.ZUIKO DIGITAL 45mm F1.8的大光圈以及本身定位并不是顶尖镜头,因此我之前并没有对它的画质抱有太高期望,总觉得能够在全开光圈下中心过得去,收缩到F5.6后变得比较锐利即可。但事实上这枚镜头在中心部分仅仅把光圈收缩到F2.8锐度就非常可观!即使是全开光圈的F1.8(注意,样张因为快门速度达到上限而有轻微过曝),画面中心部分的结像实际也很不错,只是建筑边缘有极轻微的一点点色散。从整个中心部分的样张看来,该镜头会一直维持很高的锐度和细节,一直到F11时画质才重新回到F1.8的水准,而在F16以后画质才开始变软。
F1.8 / F2.8
F4 / F5.6
边缘部分 拖拽到新窗口内观看大图
边缘部分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在全开光圈F1.8时,M.ZUIKO DIGITAL 45mm F1.8的表现依然让我觉得有些吃惊——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即使是在收缩光圈到F16后边缘画质开始下降,但考虑到这是一枚主打人像的中焦大光圈镜头,如此画质难道还不能令你感到满意吗?!
说实在的,奥林巴斯在之前一段时间里,似乎对于M.ZD镜头的开发有些找不到方向。它们不断的在推出一款又一款中长焦甚至超长焦M4/3镜头,却几乎完全忽视消费者对于这个系统需要小巧、高画质、大光圈定焦头的呼声。相反的,倒是原本并不以光学技术见长的松下不断开发出优秀的大光圈饼干镜头产品,特别是GF1(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与GF2配套的20mm F1.7/25mm F2.5这两枚镜头,在保持小巧玲珑身段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画质和大光圈的兼得,极受市场欢迎。而最近推出的徕卡25mm F1.4则再次证明了松下在M43卡口镜头上的研发能力的强大——也证明松下要比奥林巴斯更好的把握住了市场脉搏,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产品。
F8 / F11
F16 / F22
边缘部分 拖拽到新窗口内观看大图
然而,当奥林巴斯在推出能让MSC镜头实现高速对焦的FAST AF技术后,M4/3阵营原先向松下倾倒过去的天平又重新回复了平衡。奥林巴斯一方面解决了让人困然的对焦速度问题,一方面又连续推出了这样两款金属材质的定焦大光圈镜头。它们中一款充分展现了奥林巴斯在光学方面的真正实力,另一款则填补了市场上缺少M43可用人像镜头的空白,这不禁让我们对奥林巴斯的PEN系列(M43)重新刮目相看,也使得整个M43阵营在面对以索尼NEX为首的APS-C微单进攻时更多了一份底气。
这里还有一张全开光圈F1.8拍摄的人像样张实例(本图与之后展示图片都可以拖拽到新窗口内光看大图),我特地将画面中心部分的发丝以及边缘部分焦平面上的毛衫细节截取出来给大家观察。
毫无疑问,作为一款人像镜头,M.ZUIKO DIGITAL 45mm F1.8的表现的确好的出乎我原先预料。特别是在全开光圈时,这支镜头不但呈现出非常优美的焦外柔化效果,而且还能够在中心、边缘位置都保持着良好的锐度与细节。我不禁重新翻看当年对松下45mm F2.8徕卡微距头做的评测,感觉那支价格要比现在这支M.ZUIKO DIGITAL 45mm F1.8几乎贵上一倍的“徕卡”头,画质也不过达到如此水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