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机2012来临 iPhone5摄像头深度解析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在笔者的身边有太多的“摄影爱好者”不把手机的拍照功能放在眼里,当然这也有过去的历史原因。在几年前,手机拍照还只是个附属品,其画质也只能跟大街上50块的“摄像头”比肩。除了简单记录之外,更多的只是使用者的炫耀和厂商的噱头。但是随着拍摄性能的不断提升,手机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拍摄工具。当笔者看到这款使用800万像素背照CMOS传感器的iPhone5时,笔者不得不感叹,小相机的2012已经来临了。
·画质的优秀改变一切
这已经是iPhone的第5代产品,每一代iPhone都会给我们诸多惊喜。iPhone4引入500万像素背照CMOS传感器使得其画质大幅度提高,而iPhone5则进一步把这个数字增加到了800万。按照iPhone每一代进步的规律以及苹果的强大技术实力,我们可以相信iPhone5的画质会强大到低端数码相机的水平。
面对这一切不要诧异,虽然说目前低端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已经进化到了1200万像素,但是iPhone5采用的800万背照CMOS传感器要比目前绝大多数1200万1/2.33英寸的CCD画质更好,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一下iPhone5依靠什么让小相机来到2012。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背照CMOS大幅度提高感光度
背照传感器首次现身在索尼2009年的新款DV上,之后包括三星,OmmiVison,松下等各家感光元件厂商也跟进生产。背照CMOS可以说是目前民用感光元件当中技术最为先进的产品,向来喜欢使用最高端配件的苹果自然不会错过。
索尼Exmor R CMOS传感器成像过程
至于背照CMOS传感器的原理就不做过多的解释,大家只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背照CMOS传感器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像素的感光能力,进而给了厂商2种选择:相同画质的更高像素,相同像素的更高画质。当然生产厂商不会只选择一方面进行提高,往往是在提高像素的基础上同时提高画质。
索尼Exmor R CMOS传感器成像过程
与传统的CMOS不同,背照式传感器将光电二极管“放置”在了影像传感器芯片的最上层,把A/D转换器及放大电路挪到了影像传感器芯片的“背面”,而不是像传统CMOS传感器一样,A/D转换器和放大电路位于光电二极管的上层,“挡住了”一部分光线。这样一来,通过微透镜和色彩滤镜进来的光线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被光电二极管利用,开口率得以提高。
·专业DC也在回归大底低像素
肯定有很多朋友对于iPhone5仅有800万像素颇有微词,的确对于相机来说800万像素只是4代前的水平,但是相机也并非像素越高越好。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相机厂商也在不断的理性回归低像素,毕竟过高的像素几乎无法提高画质,反而会拖累画质的某些方面。
富士X10重新回归了2/3"的传感器并且控制像素充分提高了画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1600万像素的1/2.33"传感器和1200万像素的2/3"传感器并存的现象,而且非常明显像素低的传感器反而画质是最好的。那就是因为低像素可以提高单个像素的尺寸,进而提高成像效果。这就如同将水管拓宽,能够带来更好的控噪能力和更加扎实、稳定的成像效果。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屏幕所限 肉眼难见差别
然后我们来说说屏幕,目前苹果的手机/平板系统拥有两套屏幕,一套为iPhone5所使用的960×640的视网膜屏幕,另一套则是iPad2所使用的1024×768(当然不排除iPad3会推出2048×1536的超高分辨率屏幕)。虽然可能很多朋友觉得这个屏幕足够大了,但是相对iPhone5的800万像素其实很小。让我们来看看下边这张表格:
产品
尺寸
分辨率
像素
Cinema Display 27”
27.0寸
2560×1440
369万
iMac 27”
27.0寸
2560×1440
369万
iMac 21.5”
21.5寸
1920×1080
230万
MacBook Pro 17”
17.0寸
1920×1200
207万
MacBook Pro 15”
15.4寸
1440×900
130万
MacBook Pro 13”
13.3寸
1280×800
102万
MacBook Air 13”
13.3寸
1440×900
130万
MacBook Air 11”
11.6寸
1366×768
105万
iPhone5
4.0寸
960×640
61万
iPhone4
3.5寸
960×640
61万
iPad2
9.7寸
1024×768
79万
iPad3
9.7寸
2048×1536
315万
iPhone5照片
4.0寸
3296×2460
8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