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开方助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难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严冬里,原本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长期关注中小企业成长的专家学者为其把脉开方。
刘明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三管齐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第一管:中小企业自加强公司治理的建设,坚持自己的主业。中小企业要配合,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必须要坚守自己的核心主业。
第二管:银行业要支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从全国来讲仍然是就业的主力军,办得好的中小企业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发明、专利是最多的。而且支持中小企业也可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小企业贷款的附加值是最高的。去年下半年,银监会要求所有的银行都必须在总部成立一个中小企业的专营部门,这个部门要跟扶持大企业和扶持理财业务、个人金融的平等。机构建设之后,进行六项机制建设。第一要实行建立独立核算的机制。第二是独立的会计撇账原则。第三是独立的约束激励机制。第四要进行专门的培训。第五短、平、快的决策机制。第六是黑名单的机制。
第三管:广泛合作。银监会还和科技部联合,要求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补充到创新型科技小企业的融资信贷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中去,还和PE、VC合作,一起了解中小企业客户,支持其在创新和起步阶段的融资需求。最后,银监会还联合财税部门,为中小企业制定贷款优惠政策,如税前拨备、税前撇账等。
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尚福林表示将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力度。中小企业板设立四年多来,对中小企业的培育、规范、引导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业板制度的设计上,要探索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的新市场,增加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覆盖服务能力,完善中小企业板,适时推出创业板,扩大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探索建立覆盖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路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还表示,要针对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的现实需求,在创业板制度的设计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集中市场的智慧,探索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新市场,增加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覆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着力解决债券市场发展瓶颈问题。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完善交易所市场产品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
他曾经指出作为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我国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还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市情出发,按照金融创新与市场接受程度相匹配、与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相协调、与监管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审慎推出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吴晓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五个创新破解小企业贷款难
第一,贷款技术创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机构研究微小企业贷款的技术,核心就是要凭借信贷员的经验来编制可分析的企业报表,分析客户的现金流。他们的理念是发掘借款人的人力资本潜力和能带来现金收入的活动,这是微小企业贷款技术。这种技术和平常应用于大企业技术不一样,大企业有财务报表分析、信用评级、模型测算、审贷时要骨头里面挑剌找出风险点,但是对于微小企业贷款,更多要靠信贷员走街串巷,到企业去通过交谈等手段,发现企业未来的潜力。
第二,贷款业绩评价制度创新。用利率覆盖风险是小企业贷款商业可持续的前提,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因而对小企业贷款要有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及时的核销制度,要有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的那种理念。
微型贷款基本上是从小金额高利率(有的高达30%)开始,然后逐步放大金额,逐步降低利率水平,这个过程中的风险由高利率及时冲销。金融经营的就是风险,想要金融不出风险是不可能的,风险抵扣后利润水平的高低,这是考核微型贷款的一个标准。
第三,贷款组织方式的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由大银行专设部门办理,可以由社区型银行办理,也可以由专门的贷款公司办理。
与独立的贷款公司相比,大银行独立部门这种“行内行”的人员成本和制度协调成本更高。对于社区银行来说,可以克服大银行做小业务的矛盾,但作为吸收存款的机构,要有一定规模才有利于抗风险,因而社区银行要是批的太多,或者是规模太小也不好,但是社区银行应该是未来做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主体。
另外还有一种组织方式,就是只贷不存的贷款公司,是独立承担风险的贷款零售商。2006年银监会出台贷款公司这种新型机构,刚开始只是金融机构全资附属的,去年起能够由社会资金介入。2007年,尤努斯来的时候跟我说这种贷款公司是瘸腿的,行不通。但是,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存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过多的小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最后容易酿成系统性风险,合作基金会有惨痛的教训。所以,让一些机构不吸收存款,从别的机构批发资本金,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
第四,监管方式创新。建议由地方政府承担一些与金融业务有关的机构的监督责任,与一行三会共同构成监管体系:在统一法规的前提下,凡是不涉及到公众存款和业务的,比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凡是涉及公众资金的,必须由一行三会严格进行监管。
第五,需要政策扶持环境。包括三个方面:
1。健全担保体制和政府贴息制度,因为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风险比较高,既需要社会的商业担保机构,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2。要建立正向激励的引导机制。去年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当中有一条,就是办得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将来可以变成村镇银行。但到后来,人们发现如果要变成村镇银行,就要把控制权交给银行,村镇银行的条件就是银行控股20%以上。这使得民间资本介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降低。
按照这样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未来五年,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干的好,可以再往上升成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再干好了,将来让它办社区银行?如果能设立这样一个正向激励的机制,就可以把很多想介入金融的民间资本规范起来。有些民间资本宁可搞民间融资,而不愿意浮出水面,是因为他看不到前途。
3。希望能够建立普惠的税收引导政策。财政部最近在研究发放五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涉农贷款增长到一定比例以后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应该给到这些为微小企业、为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服务的贷款公司当中去,用普惠金融的税收政策,引导大家解决社会的这些问题。周道炯(证监会前主席):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5月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此前,在4月21日举行的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创业投资峰会上,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指出,中国创业板的推出将向全球资本市场发出一个极为明确的信号,就是欢迎到中国投资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这里将是国际资本最佳的用武之地。
周道炯强调,要加快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要。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现在是怎么样落实。
吴敬琏(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合法私人银行、小的信贷机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允许私人银行、小的信贷机构合法经营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继续用。但根本上看,现在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还是很难。就数据看,今年一季度确实贷款猛增,但银行自身清楚风险太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只贷给国企。 促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恐怕认识上是个最大的障碍。如果认识上不一致,具体环节中搞这个、搞那个,都可能会变样;就地方看,浙江去年就提出把地下钱庄“翻明化”,但是其他地方还都没放开。融资的“温州模式”在早期的市场经济里确实是可行的,而且起了很大作用,但到了现代市场经济,就不行了。资金量不行,熟人间的交易模式也受到考验。因为市场经济是非人格化的市场,根本上要靠法制的约束。否则,毁约成本很低,也没有威慑力,最终民间金融很可能走向无序。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在大规模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时,对它的基本特性缺乏清晰的认识。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是针对中小企业而建立的担保机构,它具有以下二重特性:第一,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具有正外部性(社会收益大于企业收益),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只靠保费收入是难以维持的。这使它必然具有政策性金融的特点,不但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出资,而且得到政府(或社会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补充资金补助。第二,金融业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如果作为财政预算拨款机构来管理,容易发生官僚主义和低效浪费的情况,所以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都具有商业化运作的特点,采用商业性担保的管理体制,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吴敬琏对加强和改善政府在促进担保业的职能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1分别是明确区分政策性的和商业性的信用担保,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分别加以规范;2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完善它们的资金融通和风险补偿机制;3完善担保行业的立法,建立并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担保行业监管体系;4加快有关担保行业自治组织(商会)的立法,以便通过这种行业自治组织加强信用担保机构之间的协作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