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珍宝|报价¥28.20|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文物考古,中国文物考古,综合,胡明刚

王朝图书·作者佚名  2008-05-21
  字体: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8.20
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文物考古,中国文物考古,综合,

品牌:胡明刚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206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01222037

·条码:9787501222032

·版次:2004年5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所谈及的基本是出于皇家或藏于宫廷或直接与皇家有些关系的古玩珍宝的帮事趣闻。北京的琉璃厂,原来是一处为宫廷制作琉璃瓦的地方,多少带有一些皇家的气息。在晚清前后,来自清宫的皇家珍 宝也纷纷流落到这里,然后辗转于民间。

作者简介

胡明刚,青年作家。20世纪60年代出生,浙江天台人。1985年开始写作,在《中华散文》、《文艺报》、《文学报》、《光明日报》、《江南》、《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 、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400余篇计80万字。著有《蛤蟆居随笔》、《天台行旅》等书。现在北京从事文化工作。

媒体推荐

结束语

我们这本皇家珍藏的书,说到北京古观象台的仪器时就戛然而止了,但皇家珍宝的神圣精神依然是佘韵袅袅。

在夕照和朝晖中转过北京建国门立交桥,向西南眺望,古观象台与它所拥有的皇家珍宝一派肃穆,映射着灿烂的阳光。整个北京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系,古观象台和故宫就像两个小小的坐标点,在流光溢彩的城市空间和喧嚣嘈杂的风尘岁月里,保持着旷古以来的一派宁静。

故宫博物院荟集了众多的皇家珍宝。1911年,满清王朝被推翻后,朝廷的珍宝大多转为故宫的古物陈列所珍藏,但不少珍品还是被末代皇帝溥仪盗出宫外,流人民间。溥仪在他所著作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载,他曾经命朝廷内务府把宫中的珍藏悉数变卖,宫外的一些金店大发洋财。在变卖命银器的时候,也满足了金店老板的要求,减去焊约的成分,中间商人世因此获利多多。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1925年,清官善后委员会成立,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大纲,董事会由蔡元培、于右任等21名成员组成,一些清官的旧臣比如罗振玉等人也参加了故宫博物院的组建工作,18岁的单士元进宫帮助皇家珍宝的清点。故宫博物院在成立之初,因为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也贱卖过相当数量的金器,如金火锅、金碗、金盆子、金八宝、金如意、金八仙等项,计有36种类别,这批皇宫珍宝变卖后,收款38万多元,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基金,但是在抗日战争后,这批款项也不知去向。

故宫博物院开放于1925年10月10日,当时京城百姓纷纷倾家而出拥入紫禁城,一时间万人空巷。在此之前,这些皇家珍宝深藏在深宫大院,戒备森严,草民百姓难得一见,但它们还是流落民间,一个原因是皇室成员监守自盗,另一个原因是遭外国强盗掳掠。天坛和先农坛,原来是朝廷的圣地,更不能在旁边建造屋宇或者摆摊叫卖。否则,会犯下杀头之罪。但在八国联军入侵后,这里恰恰成了赫赫有名的“破烂场”。侵略军把宫中掳掠的宝物,全部堆放在这里,等候外运,所掠取的皇家珍宝有北海万佛楼的金佛、故宫所藏的书画和珠玉器玩等等,不胜赘述。由于这里出售的足洋人抢掠的宫廷珍宝,在一段时间内,这里与琉璃厂的古玩市场一样声名鹊起。

一些皇家珍宝,从大内走向民间,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市场的因素,无可否认,溥仪偷盗皇家珍宝到市场变卖,主要的动因就是换钱。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一些流落民间的皇家珍宝又重新回归故宫,但还有一些依然流徙在民间。以故宫珍藏为代表的皇家珍宝的流徙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递变和传承的过程。皇家珍宝映照着历史的辉煌,也记载着民族和国家的耻辱。围绕着它们展开的一切故事,都是颇为动人心魄的,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崇高和卑劣,在这里交替演绎。皇家珍宝就像两面放光的镜子,能洞见社会人生深蕴的意义。皇家珍宝从宫廷流徙到民间,又从民间辗转到宫廷,甚至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过程,物归原主,九九归一,引人叹喟;睹宝思人,物是人非,对宝思史,慧心踊跃,旧话重提,颇有“把酒话桑麻”的味道。

民间收藏和流通市场因素,对皇家珍宝功莫大焉,收藏市场的繁荣,需要更臻完善的法律来保证。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多少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比如《出师颂》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

……

目录

先秦时期

皇家礼器有钟鼎

商代重器司母戊大方鼎

散氏盘与虢季子白盘

秦石鼓人间流徙记

吴越宝剑气如虹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1924年11月,冯玉祥军队长驱直人,勒令溥仪离开紫禁城。溥仪心怀怏怏,满脸无奈,收拾细软,离开皇宫。他想到了《快雪时晴帖》,就将它与仇英《汉宫春晓图》一起打包,夹在衣服中,偷出宫外。在宫门,这些国宝被查了出来,当然,它们被扣押了下来。郝成章是冯玉祥的书记官,他将《快雪时晴帖》拿到清室善后委员会,想征求处理意见。北京警察总监张璧对此垂涎三尺,欲占为已有。当时,他堂而皇之说要代为保管,但这位汪精卫党羽的夺宝意图昭然若揭。有人提醒郝成章,若它给张璧拿去,隔几天他将假的还给你,你一点办法也没有。郝成章于是对张璧说,这是国宝,个人保管不合适,还是公事公办好。

要保存这个国宝,清室善后委员会的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决定,还是把它放在一个保险柜里。保险柜配有五把钥匙,一个钥匙配一个密码,五把钥匙的密码全部对齐,保险柜才能大开其方便之门。1928年,张作霖撤离北京寸,想将《快雪时晴帖》拿到手。没想到,保险柜钥匙给冯玉祥拿去了一把,配不齐钥匙,保险柜还是严守职责。张作霖只得悻悼然离廾了。不料,他乘坐的火车行驶到沈阳皇姑屯时,遭到日本人的袭击,一声轰响,尸骨无行。假如《快雪时晴帖》被带走的话,这件国宝也就化为黑蝶碎片,空留遗恨了。

抗日战争爆发,《快雪时晴帖》从北京运出,无到上海,再列南京,然后漂过波涛滚滚的海峡,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找到了归宿。

在染指《快雪时晴帖》时,末代皂帝溥仪借口赏赐子溥杰《伯远帖》和《中秋帖》,由他将二帖带出宫廷,藏于天津。据说原光绪的妃子瑾太妃将这两个名帖支绐北京的小古董铺品占斋。当时,瑾太妃想卖的是《快雪时晴帖》,由十名气太大,没有卖成,但《伯远帖》和《中秋帖》还是让“几五之尊”的宣统皇帝出卖了。

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既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在政治上连遭厄运,与王安石新法有抵触,深知在朝不利,就要求外调,先是杭州,后是黄州。王安石下台后,他义在诗中得罪了冻官李定等人,乌台诗案案发,差点身首异处。后来事情有所转化,被重新召入朝中,任为龙图阁学士和翰林学士,但好景不长,又与司马光发生争执,结果又被贬到杭州、扬州、定州等地。新党执政后,他被列为元佑党人,流放到蛮荒的惠州、昌化和儋州。到了宋徽宗时,他詖赦回,死于北归途中。

苏轼是个失乡之人,——直在漂泊颠簸行吟。在黄州时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8.2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