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浆灌入大肠,做成灌肠。食用时一般在肉汤里煮10—15分钟。蒙古人和西藏人还直接运用动物的活血。《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叙:“当情况紧急时,有一种紧急探马
又称三肠、五肠。以新鲜羊小肠为衣,分别灌以羊血、羊肉、青稞面或豆面,分称血肠、肉肠、面肠,合称三肠;另有灌以羊肝、羊油者,分别称肝肠、油肠,与前三肠合称五肠。此菜多为藏族同胞在新年时成批灌制,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您瞧,那卖灌肠的摊子上,大铁铲敲打着大
材料: 荞面500克,清水600克,精盐、白矶各少许。 荞面灌肠的介绍: 荞面灌肠是蒲县、隰县一带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可凉吃,也可炒吃。 荞面灌肠的
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
上海猪肉灌肠是上海肉类食品厂在50年代生产的鲜干肠(亦称格拉布斯)时结合市场需要创制的。鲜干肠是属欧式灌肠,肉馅中牛肉占40%,辅料中用大蒜,不合上海消费者口味,于是根据市场需要的实际情况,全
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
原 料:成品灌肠。 蒜、香油、凉白开水、盐。 特 色:色泽金黄,外焦里嫩,蒜香辣味浓郁,用竹签扎食,别有风趣。 操 作: 1、大蒜去皮洗净,捣成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