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近况_肖雄接受专访讲述自己的演艺生涯

在娱乐圈八卦绯闻满天飞,年轻漂亮的女演员层出不穷的当下,肖雄却仍然能让那么多观众和网友对她痴迷有加,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就在我采访肖雄的当晚,还遇见了一位堪称是她“铁杆粉丝”的女孩,原来她还是网上“肖雄贴吧”的吧主。让我意外的是,并不仅仅是我们那一代经历过“蹉跎岁月”的人喜欢肖雄,而是有一大批70后、80后甚至90后都是肖雄的“铁粉”。
在“爱上肖雄”的贴吧中,一位网友写道:“或许她并没有给我们如此的惊艳与华丽,但是我们从她身上读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淡定。从此我们喜欢上了这个如菊花一样沉静的女人,花香淡雅,从容不迫。”另一位网友写道:“爱上肖雄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她的眼睛像清泉一样亮晶晶的,在我10岁左右,就是这么一篇《大众电影》里的描写,就觉得没有脂粉气的女生还可以这么耐看,气质高雅,书卷气浓,笑起来那么生动……”
虽然在北京已经生活了20多年,但在肖雄的普通话里,还是能听出很浓的上海味道。她快人快语,有一种骨子里的豪爽和直率,是性格、也是军旅生涯的滋养。当她看着你的时候,最摄人魂魄的还是她那双格外明亮的大眼睛,像月光下的深潭,晶莹动人。又仿佛孩童,那么单纯,那么安静,那么无瑕……
【采访过程中肖雄透露了自己的近况】
记者:可以说,你当年主演的《蹉跎岁月》影响了一代人,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能谈谈你的人生经历吗?
肖雄:有许多东西我不想说,我不喜欢谈个人生活。你做人物专访,人家就是要看你的私生活,对吧?
记者:有许多喜欢你的观众都想知道,这么多年来你都在做些什么?
肖雄:朗诵占了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除了这种纯艺术性的朗诵,还有一些主旋律方面的朗诵,比如抗震救灾,表彰英模,等等。
记者:除此之外,你还在拍电影、电视剧吗?
肖雄:最近一直在演电视剧,有两部戏马上要播出了。一部戏是《蓝天花朵》,空军不是有一个幼儿园叫蓝天幼儿园吗,今年6月1日成立30周年,为此拍了这部戏,我饰演园长,是一部儿童剧,我演得很过瘾。还有一部戏是《血战长空》,地方台和一些省市的卫视频道都有播出,我演宋美龄。1934年,国民政府组建中国空军,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参与了中国空军的建设。对后来的中国抗日战争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由此她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题材和本子都特别好,高希希导演的。一共40集。从去年12月拍到今年4月份。
记者:你演宋美龄,谁演蒋介石呢?
肖雄:这个戏蒋介石不出现,只出话外音。组建中国空军这件事确实是宋美龄做的,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记者:你饰演的宋美龄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吗?
肖雄:应该讲,宋美龄这个人物在目前中国上演的所有影视作品中还是第一次占这么大的戏份,以往大都是蒋介石的一个陪衬,作为蒋夫人出来一下。而在这部戏中,她是主要人物,是运筹帷幄的角色。这部戏很棒,本子也写得特别精彩。
记者:你是穿旗袍吗?剧中有没有让你特别动感情的地方?
肖雄:我在戏中是穿旗袍。戏中动感情的戏挺多的。主要写的是抗战戏。你还是等到看过戏后再说吧,因为这部戏我不便多说。我只能说,我演得很过瘾。也是运气好,赶上了这样好的角色。
记者:有些人会认为宋美龄只是一个美女,其实不完全对,她还是一个有很深文化底蕴的人。
肖雄:这是一个太不一般的女人了!岂止是一个“美人”所能涵盖的!我用我的表演把我对她的理解和我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全都传达出去了。究竟怎么样?要观众自己去看了。我没有办法给你讲。也许有的演员会把自己是怎么演的,用语言描述得很清楚,可我不是这样的演员,我可以演得清楚,但是我讲不清楚。这种过程,这种感觉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这是一种很微妙的过程,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表现出了什么?是怎样在表演中体现出来的?我只会演,说不出来的(笑)。
朗诵是滋养心灵的
记者:我周围有许多同龄人都特别喜欢你,你在《蹉跎岁月》中演的知青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似乎一提知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你饰演的那个女知青。
肖雄:那也是很悲哀的事,怎么就记住这一部戏呢!最近这些年我更多的时间花在朗诵上。我参加“驱动传媒”这个朗诵团队是从1998年就开始的,我们朗诵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已经形成品牌,做得比较精致。
记者: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朗诵?与演影视剧相比,这是一个离挣钱和出名都比较远的事。
肖雄:那就看每个人想要什么了,钱固然重要,也不是万能的,朗诵是滋养心灵的,这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同时也能感动观众。我觉得现代人是非常需要这种艺术熏陶的。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热爱朗诵,只不过他们不一定要登台。这些美好的诗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你自己在朗诵的时候也很享受的啊!这种朗诵就是把美文与美妙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一件多么完美的事啊!
记者:在你们的朗诵中,既有中国古典诗词,也有外国文学,你都朗诵过,对吧?
肖雄:对。有一本《读者》杂志影响很广,我们这个朗诵的团队就是想做成一个立体的流动的“读者”,慢慢地根据观众的要求我们也在逐步改进。再混搭一些其他作品。
记者:这些年,你们这个朗诵团队的演出我看过很多场,感觉作品很有品位,朗诵者也非常投入,非常真挚。
肖雄:对我来说,朗诵也是很过瘾的,我能做这行,很知足。朗诵,涉及你对一些作品的理解,这样实际上对我们这些年长一些的人更有优势。因为太年轻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不会那么深刻,会表现得相对单薄。我已经朗诵了十几年了,即使是同一部作品,十几年后再朗诵与十几年前也是不同的。这个课题可以一直做下去。再过二十年再朗诵,又不一样。我觉得这种阅读与朗诵特别好,这也是我为什么常常不满足一些剧本中那些比较浅薄的角色,会觉得特没劲,太浅薄了!我爱朗诵,关键是作品写得好,像刘禹锡的《陋室铭》、陆游的《钗头凤》、舒婷的《致橡树》等诗篇,能打动人,无论过去多少年,它们的魅力是一样的。演员要靠作品说话
记者:这么多年你很少被媒体曝光,是不是你刻意地回避媒体?
肖雄:因为演员要靠作品说话,老曝光干嘛?也没什么可曝的!我们也是想要奉献给观众更好的东西。我平常其实什么都做,我的生活就和普通人一样。
记者:你演知青演得那么活灵活现,而实际上你本人并没有下过乡?
肖雄:是的,我们当时都是临时去体验生活,拍《蹉跎岁月》时我正在拍电影《逆光》,时间抽不出来,直到要开拍了,才赶快去练挑水。虽然我自己没有下过乡,但与那些知青都置身于同一个时代,耳闻目睹过太多关于知青的事情了。那种感觉,就像弥漫的空气,我们的呼吸都是相同的。
记者:当时拍完《蹉跎岁月》之后,你遇到过追你的“粉丝”吗?
肖雄: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疯狂吧。更多的是像你这样的说法:喜欢。
记者:我觉得演完这部戏之后,你当时那么火,应该一下子就拍出更多的戏来,可是好像没有像想象的那样。
肖雄:还不够吗?我什么也没耽误啊!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拍戏,直到今天还活跃在台上,有许多与我同时代的人都已经不在台上了。所以我很知足,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没有像有些人转行去做别的。我不擅长做别的事,不像有些人那样可以下海,我做不了。
记者:你的性格还是有些书生气的吧?
肖雄:有这一面,也不完全是。还是基于对演艺事业的热爱。觉得既然是把它作为一个终身的职业,就没必要非要在一时达到什么高度,演戏可以演一辈子。我是可以一直演下去的。
记者:你现在还在空政话剧团吗?
肖雄:还在。其实我也庆幸我身在部队,我有另一番生活的体会。像下部队给战士演出。经常和战士们在一起,确实能感受到战士的不容易。做演员,就是要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我很庆幸自己做了演员,又在部队,便比别人多了好多人生的体验。
记者:你参军之前也是在做演员吗?
肖雄: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在上海青年宫里表演节目,中学毕业分配工作,我被分在微生物研究所里边的一个维修车间当钳工。那时候我们的轻工业局有特别出色的群众文艺团体,都是从各个专业团体下来的文艺人才。我一分到车间,他们就说,又来了一个文艺骨干!就把我调过去了,一去就演话剧,并且还拿了一个奖。
记者:你觉得做一个女演员,艺术生命要常青的话,最重要的是什么?
肖雄:要常青?怎么理解?你是指要演一辈子吗?那首先是要热爱。只有热爱,你才会在这上面花心思,花工夫,去琢磨。你不要小看日常的这种平凡生活,你要学会储存积累。要善待生活。还要留心观察市井百态,比如上菜场,逛街,我都会下意识地观察别人的生活。我都会在意的。所谓常青就是要干得更长久了,当你有了这样的积累,又有一定的阅历,各方面的提升,有了机会之后,你就会永远站在舞台上。你就不会过时。演员要有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就是你既要和常人一样,但你又要和常人不一样,你需时时留意,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这是职业的本能,而不是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
我还是很爱部队的
记者: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对你饰演角色印象最深的是《蹉跎岁月》,那从你的角度呢?你觉得自己演得最好的角色是哪个?
肖雄:(直率地)都挺好的。
记者:那你再回过头来看这部《蹉跎岁月》的时候有遗憾吗?
肖雄:不遗憾。我当时这么年轻,二十一二岁,在那个时候,我应该属于比较优秀的。在那个年龄段,算是起步很高的。但是这样日后你要想再上一个台阶,观众对你的期待和要求就会更高,要突破自己便不是那么容易了。
记者:与你当年同时代的演员有好多后来都出国了。
肖雄:那时候国门刚刚打开,大家都想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
记者:你是因为军人身份,所以才不出国的吗?
肖雄:当然,不可能啊!再说我也舍不得离开部队啊!我们下部队到边防哨所演出时,我看到连队里的战士都很年轻,在那么偏远的地方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吃苦却从不叫苦,便会受到深深的触动。每下一次部队,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震动,一次提升。虽然我们同样是军人,但工作性质不一样,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战士。
记者:你已经在部队这么多年了,还会为战士所感动?这很难得。
肖雄:当然了!在部队的人都会被感动的,除非他压根就不爱部队!我还是很爱部队的,这个熔炉还是很锻炼人的。我不一定非要像战士们一样去爬冰卧雪,但我们体验生活之后是要用作品去反映他们的生活。所以,从感情上我们要体会得更深,才能表现得更真实,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