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从穷光蛋到娱乐军团 刷新票房是硬道理
王中磊认为,国内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华谊兄弟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目前单片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非诚勿扰》便出自华谊。日前,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接受了本报专访,在他看来,华谊区别于国内其他电影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原创性的特点,而且渗入到影视剧的投资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艺人经纪以及娱乐营销等各个方面。而华谊目前最大的发展计划之一,便是继续刷新国产片票房的纪录。
王中磊
1970年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1994年与哥哥王中军一起创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1998年投拍《鬼子来了》初涉电影行业,1999年正式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2000年与王京花一起成立华谊兄弟经纪公司。2005年公司名称变更为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
1.初涉影界 有俩糟钱就想掺和一把
新京报:华谊兄弟是做广告起家,什么机遇让你们开始投资电影?
王中磊:1998年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变,一个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另一个就是认识了冯小刚。《没完没了》是华谊从创意、筹拍到发行全程介入的第一部电影。早期华谊以发行或投资的身份参与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姜文的《鬼子来了》和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可是那时并不懂电影的商业程序、营销发行策略,甚至连公司的定位都没有,只是觉得对电影感兴趣,手里有俩儿糟钱,就想掺和一把。这三部电影本身从创作到发行发生了很多不可预知的状况:《鬼子来了》在做了大量的发行上映准备后,却遭到内地无法上映的命运;华谊为《没完没了》拉来了上千万广告,冯小刚却对剧本不满……这些状况都促成了华谊的不断成熟。当然促使华谊大力投拍也是因为赚到了钱。
新京报:成立民营电影需要大量的资本。当时这个因素并不具备,这造成了什么影响吗?
王中磊:那个时候做电影的除了国有单位之外,民营电影其实都是穷光蛋。当时像我和中军、董平等人兜里揣着几千万,在别人看来都是有钱人,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钱是少得可怜的。华谊当时好像是在四面出击,其实并没有做太多风险上的考虑。不过非常幸运,尽管一些电影总体亏本,但华谊负责的环节都还是赚了钱的。
新京报:华谊真正开始懂得商业操作是什么阶段?
王中磊:因为一直有冯小刚电影的成功做支持,又赶上哥伦比亚公司建立了新亚洲电影战略,陆续合作了《大腕》、《天地英雄》、《可可西里》等几部电影,华谊渐渐懂得了商业操作,并无形中成为一个原创性的电影公司。
2.产业扩张 电视剧份额或将超过电影
新京报:华谊艺人经纪运作得非常成熟,当初成立经纪公司是出于什么想法?
王中磊:内地的歌手、演员最初都是艺术家,并没有商业明星,经纪人也是独立存在。华谊决定做艺人经纪公司并不是有什么前瞻性,而是因为做艺人经纪并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
新京报:目前艺人经纪在华谊的收入比例是多少?
王中磊:艺人经纪对公司创造的利润正在处于一种飞速增长的状态,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做到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的收入基本持平,当然现在电影依然是最强的,不过电视剧有可能在今年超过电影,而艺人经纪目前还是排在第三位,不过已经非常接近。华谊艺人是分几个不同的层次的,像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等是华谊旗帜性的艺人,同时也是公司收入的旗帜性艺人。但是很多非旗帜性艺人的收入却有可能超过大牌艺人进入华谊排名前十,比如朱亚文、张国强、段奕宏,他们的收入都是悄无声息地增长的。
新京报:近三年来华谊收购了十几个电视剧制作工作室,为何采取的都是全资收购的方式?
王中磊:我只会和人才合资,进行利润分红,并不需要跟任何的资本对接。
新京报:华谊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王中磊:未来华谊电影会加大渠道建设,就是作为电影消费终端的电影院建设。今年下半年重庆会先开业两家影院,明年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地都会陆续开设电影院。此外,也有可能在三年后建立自己的片场和制作基地。不过就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我觉得当前最大的目标是希望挑战国产电影在国内的最高票房。现在单片票房纪录是《非诚勿扰》,但是中国市场的空间依然很大,一部影片过4亿、5亿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3.植入广告 金融危机后“软广”更多
新京报:华谊兄弟是国内较早在电影中进行广告植入的公司,目前的金融危机对广告植入是否有影响?
王中磊:因为华谊原来是做广告的,所以是很自然地将电影和广告做结合。做起来才发现这在娱乐业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危机的确造成了大的广告客户减少,但是在电影中植入广告比较便宜,因此金融危机不但没有对此产生影响,反倒呈力度加大的趋势。
新京报:你认同此次金融危机将成就中国电影的说法吗?
王中磊:我认同。因为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不大,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电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不大。而且国内市场发展的势头并未因此而减弱,中国观众消费电影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金融危机虽然造成很多资本投入的盲目性,但是相对来说,电影投资的投资数额还是比较少,所以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影行业中来。此外,金融危机会减少高端消费,但是电影消费还是属于一个低端消费。
4.资本策略 我们更看重的是国内市场
新京报:目前保利博纳的资本注入采取的是风险投资的方式,但是华谊却拒绝这种方式,为什么?
王中磊:其实有很多风投想进华谊,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可持续性和华谊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华谊是股东之间用溢价的方法购买的,是实际资金的进入,我和中军始终是占着华谊公司最大的股份。而彻底解决资本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上市,让资本来源于社会。
新京报:合拍片在近年的发展势头迅猛,为何华谊在合拍片方面的投资和发行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王中磊:华谊的合拍片还是具有原创性的特点。比如冯小刚的电影近年一直都有香港寰亚的参与,我们是对外输出,而不是吸引香港的故事进来。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也都是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速度为前提,比如《功夫之王》、《拉贝日记》等,我们更看重的是国内的市场。
新京报:华谊在对新导演的培养方面一向胆子很大,就不担心赔钱吗?
王中磊:我们曾对陆川、曹保平、高群书、陈大明等年轻导演给予资金支持,我个人认为培养新导演不见得非得以小成本的实验性作品介入,有些导演当他具备一定的才华时,比如高群书,我们就会直接给他一部商业大片来拍。我觉得以前固有的小试牛刀的方式太慢了。
华谊经典轨迹
时间 影片 收益 1998年 《鬼子来了》 未在内地上映,亏本 1999年 《没完没了》 票房3000万、贴片广告1500万 2001年 《大腕》 赚了国内(4300万)亏了海外 2003年 《手机》 贴片广告即赚回成本,票房5500万 2004年 《可可西里》 国内外赚足口碑,票房700多万 2004年 《天下无贼》 票房1.1亿创冯氏纪录 2006年 《夜宴》 票房1.3亿,反响平平 2007年 《集结号》 2.6亿 2008年 《非诚勿扰》 3.4亿,创国产片单片票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