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论坛举行 赵忠祥称新闻联播不会“说新闻”
全球化时代,华语主持人应该展现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又该如何向世界发出声音,拥有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昨日,“2009华语主持高峰论坛”在东视演播大厅举行,主持人赵忠祥、白岩松、杨澜、曾志伟、周涛、袁鸣、陈蓉、台湾“新闻学之父”郑贞铭、美国的刘康教授、严三九、谢耘耕、陈虹等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作为《新闻联播》的第一代播音员,赵忠祥认为罗京的逝世是《新闻联播》的一大损失,但是对有消息称《新闻联播》月内或稍后一段时间将做大调整,他坚信新人能够很好地传承。
用知识让娱乐节目免俗



“播新闻”不可能被“说新闻”取代
作为《新闻联播》的第一代播音员,对于日前离世的同事罗京,赵忠祥给予很高的评价:“罗京的业务能力,目前很难有人超越他,我并不是为逝者说话,外界很难评判罗京的专业,但是我在《新闻联播》7年,与罗京共事2年,他没有出过错,让人很放心。”
就在罗京逝世几天后,有消息称《新闻联播》月内或稍后一点时间将做大调整。他表示,“播新闻”的方式不可能被“说新闻”取代的,“个性化的语言去说新闻的方式,我个人是非常不认同的,因为口说新闻本身就不严谨,5个W能说那么准那么全吗?这不是茶馆,说个什么事口耳相传,因此要很庄重、很严肃、很认真、很熟练地去播报新闻事件,才显得你不是随意的,不是自己在添枝加叶的,而是原原本本地来传达事情的本体。” 赵忠祥表示,虽然罗京的离开,是《新闻联播》的一大损失,但是对于外界猜测失去罗京的《新闻联播》正在面临“主播荒”的窘境,赵忠祥却表示目前后备力量完全够用:“《新闻联播》新人已成熟,在岗几个的专业水平还是算可以的,据我所知,新闻联播组的后备力量完全够用,5年内不成问题。”
全球化时代仍应以本土观众为主
而知名主持白岩松对于“全球化时代如何营造华语主持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问题,一言概之,“我们喜欢美国的一些著名主持,是因为美国人民先喜欢他们。所以将来在华语地区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一定是先影响了华人的,让华人愿意听、愿意看的主持人,这样国际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外国媒体才会拿着话筒问你,你有什么看法。如果在华人地区都没有影响力,你去影响世界,这个可能不大。”
被誉为“中国版欧普拉”的媒体人杨澜强调自己的观众还是中国13亿人口,“是不是一定要到BBC开一档专栏节目,才叫走向世界呢?拥有13亿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持人或者是传媒人无法企及的梦想。如果我们脱离了自己本土的观众,难道我们能奢望去影响中东的观众还是非洲的观众,还是英国的观众?我认为照顾好本土的观众,能够促进本土的社会文明向前进步,是我们很高的一个宗旨,而不要片面地以所谓跨国、跨界来作为我们所谓国际化的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