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聋哑女孩三个月学会汉语拼音创新纪录

王朝娱乐·作者佚名  2009-0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0岁聋哑女孩仨月学会汉语拼音 创下聋儿语训界新纪录。记者沈翔/图

三个月学会汉语拼音,对聋哑孩子可以说是一个“纪录”。

昨天(3日)上午9点,郑州未来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6个聋哑孩子,来到郑州市银河世纪梦幻乐园。

其中有个特殊的孩子,就是本报(《东方今报》)一直关注的大别山聋哑女孩汪颂玲。

10岁的颂玲是个弃婴,养父今春病逝,养母病重。今年9月12日,记者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到郑州,送到郑州未来语言康复中心进行语训,希望她能“开口说话”。

带队老师陈苗苗说,颂玲已学会了汉语拼音的声、韵母发音。汉字只要有注音,她都能读出来。

“这是一个奇迹。”苗苗老师说,“曾有个8岁的聋哑孩子,一年学会拼音,震惊了聋儿语训界,而颂玲10岁了,发音器官退化更严重,不到三个月,学会汉语拼音,可以说是创了一个新纪录。”

颂玲来郑州已75天,这么长时间没见过妈妈(养母)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颂玲和妈妈通了电话,她慢慢地、不清晰地说着:“妈妈,我是颂玲,我想你了。”

记者接过电话,听到颂玲的妈妈已在哭泣,这是她第一次听女儿喊她“妈妈”。

陈老师说,颂玲特别努力,常常一个人对着镜子说话。以目前情况看,一年后,她可能会比较流利地“说话”了。

上午10点,乐园的近百名职工走向募捐箱,把一份份爱心送给戴着助听器的聋儿,半小时捐了2112元。6个聋哑孩子,对每一个捐献的人,一次次鞠躬,一次次用不太清晰的语言说着“谢谢阿姨”、“谢谢叔叔”。

陈苗苗老师说,这些聋哑儿童多是农村苦孩子,现在正争分夺秒地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有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如不能继续接受训练,就会重新成为“哑巴”。

■慈善 25家企业送善款 55名残疾人受惠

昨天(3日),在郑州市交通学院,郑州市二七区工商联的25家企业代表将2.75万元的善款送给55名残疾人士。

这55名残疾人士中,有44名是中州大学的残疾学生,还有11名是二七区办事处挑选出来的贫困残疾人士。(记者 刘长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