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下“我欲……不胜寒”句对照,既然天上月宫是那么寒冷,那还不如在人间对月起舞哩。虽然只是一个人,总还有个影儿伴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
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在地球表面,距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难怪,宋朝苏东坡也发出感叹:“高处不胜寒”。在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地点的气温也是随海拔高度降低的,不过
苏轼《明月几时有》 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记得中学时老师讲过一下,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0.5-1℃,气压下降。这大概是“高处不胜寒”吧。 参考资料:无 哥们:首先更正,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C,另外在高空,空气稀薄,不能有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士度 因为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越高接收到的长波辐射越少,所以越高处气温越低,离大地越近就越暖和,每垂直上升1千米气温降低6度是它的结果,并不是它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
越高处世态炎凉越明显人情越淡.
我想你一定会知道“珠穆朗玛峰”与你们家八楼,哪一个更冷,这就是字面意思!地理上说,海拔高度提高一千米,气温下降六摄氏度。 引申的含义就太多了,不过上面有位仁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从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
一种境遇,孤独的境遇。 我认为是当人处在较高的地位时,那种与周围产生的孤立感,了解的人越来越少,权利也越来越大,自然就感到孤独,感到寒冷了。就象古代的皇帝,他们处在最高处,有些皇帝不是称自己为“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