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挂帅 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 剧本描写北宋时
安徽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
安徽!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乡黄梅村,后传到了安徽省安庆一带。成为安徽境内的大剧种,后通过一代大师严凤英的影响,黄梅戏逐渐发展到全国,大概在60-70年代又回到了湖北,所以黄梅戏为湖北和安徽两
采茶戏是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
川剧 川剧 流行于四川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包括外省传人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和四川的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原先各种声腔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以来,由于经常同台表演,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
梅兰芳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
吕剧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迄今仅有8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黄河下游地区广饶、博兴一带,原称“化装扬琴”或“琴戏”,滨州地区称“迷戏”,也叫“捋戏”,因伴奏主乐
是河南的,著名的党员有常香玉、李虎玲等等,常香玉最具一代大师的风范,生活简朴,在业务上精益求精,非常的爱国,曾经在战时向国家捐献过一架飞机。 豫剧属河南地方剧种,最具代表的著名演员常香玉 小香玉,常香
中国戏曲,由宋元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逐渐推进、衍变。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封建统治之后,广大的南方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摆脱了民族歧视的枷锁,生产有所恢复,商业渐趋发展。此时中国的戏剧也相应地发
粤剧是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伴奏除用二弦、高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