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品文职外官。 五品官员
从二品,为一省之行政长官. 从二品。 巡抚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亦名抚台。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
菜市口在清代是北京的刑场。刑场位置在今天的铁门胡同南口稍偏向西南的马路上 。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与九卿共同对犯人会审,冬至前处斩,这叫“秋决”或“出大差”。处斩前夜,狱吏要对犯人说:“
首先,清朝官制同以往各朝代一样,分为文官和武官,又分为京内官、京外官(地方官)。 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 文京外官:无 2)武
清代官员冠服制度 清代文武百官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顶珠(又称“顶子”)的材料、翎枝的种类和“眼数”、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等。 品 秩 文 官 武 官
一 品 180两 红宝石帽顶绣仙鹤 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524两 红宝石顶绣麒麟 如:将军、提督 二品 155两 珊瑚顶绣锦鸡 正2品67两加支444两 从2品53两加支324两 珊瑚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
清代朝服规定在腰带之上必佩荷包。 中国古代对服饰非常讲究,其讲究倒不是因为漂亮与否,而是权力地位之象征。譬如春秋战国时,官员着狐裘有“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狐苍,士大夫羔”的明令,其时以白狐为王者服
093型“清级”攻击核潜艇。
古代的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