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丫环你们最喜欢哪个?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紫鹃在红楼里是很不引人注目的。金陵十二钗无论正册、副册、又副册都没有她,作者对她的描述没有采用浓墨重彩的渲染,书中没有任何一处介绍她的身世,也没有专门对她的外貌进行过描写,但这些都不曾影响她在红楼中的形象和位置。别林斯基说 :“在伟大的作家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曹雪芹也是如此。尽管作者对紫鹃着墨不多,但仍然通过她平时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活动为我们展现了这个人物的独特性格,从而也成就了伟大作家笔下的一个着墨不多却让人难忘的“典型”。

一紫鹃是林黛玉身边的一个丫鬟,是黛玉刚进贾府时,贾母见其所带的丫头雪雁年纪尚小,怕她欠历练,对其照顾不周,就从自己身边挑选给黛玉的。紫鹃原名鹦哥,后跟了黛玉便改名叫了紫鹃。按理说,紫鹃是黛玉进入贾府后才相识的,应该没有跟自己从家中带来的丫鬟雪雁亲,然而,事情往往出人意料,紫鹃与黛玉的感情远远超过了雪雁,两人完全超出了主仆关系,是一对真正的知心姐妹。

正是基于这种姐妹深情,紫鹃的整颗心都是放在黛玉身上的。为什么紫鹃一个贾府的丫鬟能够成为贵族小姐林黛玉的知心姐妹呢?这决非偶然,而是有一定基础的。

首先,紫鹃本身就是一个纯洁善良,善解人意,多思勇敢的女孩,她有一颗倾心助人,乐于奉献的金子般的心。紫鹃没有自己的主体故事,她的全部故事都是围绕黛玉发生的。第四回黛玉刚进贾府,紫鹃(那时仍叫鹦哥)被派与黛玉,当天晚上因为黛玉初见宝玉就无意让宝玉“发狂病”摔了他那象征其命根子的玉石而伤心落泪,紫鹃就开始一心一意地去照顾黛玉,安慰黛玉,规劝黛玉,几年如一日,直至黛玉生命的终结。

林黛玉是贾府的外孙女,在当时的社会,外孙女住在外祖母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可以说黛玉是因为家无亲人才来投奔贾府的,所以在黛玉心中,自己是孤苦的,是寄人篱下的,从而不得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红楼梦》第三回)。然而有了紫鹃的陪伴,寂寞的黛玉就有了一种安慰。无论是平时的饮食起居的照顾,还是从心灵上的关爱理解,紫鹃都用自己那颗金子般的心给予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偌大一个贾府,紫鹃是除了宝玉之外真正关心黛玉的人。

紫鹃知道黛玉自小身体就单薄,娇弱,所以日常的照顾也就格外细心。第八回黛玉到梨香院探视宝钗,结果紫鹃却怕她冷,特让雪雁给她送了一个手炉,黛玉笑问雪雁:“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哪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尽管紫鹃没有出场,但她对黛玉细致、周到、体贴的关照却无声地显现出来了。她没有像黛玉那样还多心地想送手炉会使薛家难堪或让自己被别人以为“素日轻狂惯了”,而只是一颗心地想着黛玉的身体,时时给予她细致的照顾,不让她受一点点凉,这也体现了紫鹃那率真的性格。在冰天雪地里,这就是紫鹃雪中送炭带来的融融暖意,正是有了这无数次的温暖才拉近了两个少女的心灵,增进了两人的情谊,让紫鹃更加理解黛玉,让黛玉也更加离不开紫鹃。第九十七回中黛玉临死前李纨对林之孝家的解说的话便是明证——“当真的,林姑娘和这丫头也是前世的缘法儿!倒是雪雁是他南边带来的,他倒不理会;惟有紫鹃,我看他俩一时也离不开。”(《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只要一会儿不见黛玉,紫鹃便会到处去找,对黛玉的关爱,有时近乎于一种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第三十五回中,宝玉挨打之后,黛玉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望着怡红院内,看到众姐妹和老太太,太太,凤姐先后去看宝玉,不觉触动了心里对父母的怀念而泪珠满面,而此时紫鹃一切看在眼中从背后走来,关心地让黛玉去吃药,虽然黛玉伤感耍了小性子,“你到底要怎样?只是催,我吃与不吃,管你什么相干!”但紫鹃依然耐心地开导,劝解“咳嗽的才好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湿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紫鹃此时的出现再加上一番慈爱的话语,不正好应对了黛玉对母爱的一种渴望吗?紫鹃就是这样用心地陪伴在黛玉身边,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似姐妹,似母亲,似知己,从而使黛玉在冷冰冰的贾府中有了温暖,有了欣慰,同时也有了一份与紫鹃的亲情和友情。

紫鹃的纯朴、善良、无私的性格也只有在黛玉身旁才能更好地显现,若是作者安排她跟了别人,就不可能塑造出这样一个竭力为他人的紫鹃了。因为黛玉娇弱的身体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是时刻需要一个懂自己的人呵护的,紫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个呵护之人,特别是后来黛玉一病不起时,紫鹃对她的呵护更是深入心灵,不仅仅在平时的照料,更从心灵和意志上给她注入坚强,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后,黛玉料想自己是不行了,然而紫鹃却将坚强注入给黛玉,让她“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试想紫鹃不是面对黛玉,而是面对凤姐、探春那样的主子,她的坚强能得以表现吗?反过来作为封建阶级叛逆者的黛玉在待人上也是重情而不重地位、金钱、权势的,所以在自己小小的潇湘馆中,黛玉对待这知寒知暖又聪明善解人意的女孩,自然会引为知己和姐妹,也在这无形中,紫鹃的人格和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净化。因此,紫鹃的全部主体生活都归于黛玉了,以至于黛玉死后她甚觉人生无趣而选择与青灯古佛相伴余生。

其次,紫鹃的善解人意也使紫鹃是多情、深思而且聪慧的。与黛玉的朝夕相处,使紫鹃从心灵上了解了黛玉的所思所想,同时黛玉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紫鹃。她明白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特殊情感与地位——知己,也理解黛玉为此的惊喜和焦虑:惊喜的是当黛玉一个人孤苦无助来到贾府时,遇到了“木石”前盟的他,而两人皆不爱“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事,由于在整个大观园中两人有着同其他人皆不一样的思想而成为知己;焦虑的是一则宝玉虽然和她有着同样的思想追求成为知己,为何又有“金玉”之论,二则自己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爱,却无人为自己主张。惊喜与焦虑的交结构成了黛玉心灵上最大的结。由此也就郁积成一块心病。细心的紫鹃将一切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更在脑子里深思,深思的结果是坚定地支持黛玉,帮助黛玉解开心结,了却心病。

若宝玉是黛玉前世注定的今世知己,而紫鹃就是今世的交心姐妹,这种交心使得紫鹃更能体会黛玉心中的矛盾。但紫鹃绝不因为这种矛盾而任由黛玉耍小性子,因为她深知黛玉小性子的背后需要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来开导,因此,在某些方面,紫鹃比黛玉也就略显成熟豁达。这是深思之后的聪慧的体现,帮助黛玉更需要帮助她从心灵上解开心结,牢牢抓住自己的幸福,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小性子将幸福拒之门外。第二十九回中张道士替宝玉提亲,宝玉和黛玉吵了一次架,紫鹃知道其中的原因,故等事后,黛玉稍稍冷静了,紫鹃就批评起了黛玉:“论前儿的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道宝玉的脾气,难道我们也不知道?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红楼梦》第三十回)这样的话,也只有真正理解,疼爱黛玉,为黛玉好的紫鹃才讲得出。后来宝玉来赔礼道歉,爱面子而又负气的黛玉不许开门,但紫鹃一径去开门,之后又顺着宝玉的问题把黛玉的心思告诉了宝玉:“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红楼梦》第三十回)这也表现了紫鹃的聪慧,巧妙地传递了黛玉的心之所想,同时聪慧背后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紫鹃性格中对人的宽容与豁达,而黛玉有时缺少的不正是这样一种品性吗?两人在性格上不由自主地形成了一种互补,在情感上也就更加知心。

深刻的理解让紫鹃成了贾府中唯一支持宝黛爱情的人。所以,紫鹃发挥了自己所有的机智和聪慧来促成“木石”前盟的实现。宝玉和黛玉感情的发展,紫鹃是一路看过来的,她和黛玉交心让她也受了黛玉思想中对美好爱情婚姻自由追求的影响,在她看来宝黛爱情的发展正是这样一种追求,同时她心里也更加清楚这份爱情关系着黛玉的生命和一生的幸福,因此无私的紫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促成“木石”前盟实现的行动中,全心全意地帮助黛玉实现理想的追求。紫鹃时刻关注着宝黛爱情的走势,当她觉察到黛玉在老太太、王夫人等人心中的位置日已俱下,再加上这个时期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漂来荡去,她惟恐黛玉受到伤害,所以思考之后,运用自己的“慧”,情辞试探了宝玉。因为她深思后觉得只有宝玉真心实意爱黛玉,宝黛爱情的发展才能有结果,于是她对宝玉说:“姑娘……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所以早则明年春,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了。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玩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点在那里呢。”(《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一试探让宝玉仿佛中了一个焦雷,犯了“呆病”,两眼发直,造成了贾府一次不大不小的震动。不过,紫鹃的苦心没有白费,这一试也试出了宝玉的真情,宝玉好转后发誓道:“活着,咱们一起活着,不活着,咱们一起化烟,化灰如何?”(《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面对这样的誓言,紫鹃心里多么欣慰,尽管自己遭到上层主子的叱责又劳累了几日,但心里依然满心喜悦。回到黛玉身边时便悄声告诉了黛玉:“宝玉的心倒实,听到咱们去,就这么病起来。”同时她也怕夜长梦多,希望黛玉能够早点作定自己的大事:“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大事要紧。”而且明朗急切地向黛玉呼吁:“万两黄金容易,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紫鹃的机智和聪慧就在这举手投足以及真挚语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并且其中还有着一种无畏与无私,让人深深地被打动。尽管黛玉害羞没有肯定紫鹃的话,但在心里紫鹃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黛玉的心坎上,两人的姐妹深情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真心对话中逐日加深的。

金钏

晴雯最可爱

晴雯最可爱

小红

最漂亮的,针线最好的,口才最好的,记忆力最好、智商最高的,胆子最大的,脾气最暴躁的,最逍遥自在的晴雯

袭人。

晴雯

当然是晴雯了。

袭人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