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环境闭塞,很难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在园林中建筑的比重也往往较大,密度常达30%以上,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散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还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园林建筑则以高度发达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从中汲取精华。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及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修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纯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天井,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当然,就园林的总体看来,流于过分琐碎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不少。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摘要: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内在和增添实用功能,加强园林景观的意境美,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格调。

关键词:水景、水生植物、植物配置

水——无论是小溪、河流、湖泊还是大海,对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所以说水是园林的灵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创造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是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各种水体,不论它在园林中是否占主要地位,或成主景,或成配景,或成小景,都得依靠植物来配置出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水生植物对水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其洒脱的姿态和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水面和岸边,并形成水中倒影,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感。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格调。

参考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内在和增添实用功能,我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利用水生植物自身的形态风韵创造园林景观,还把许多水生植物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宋代的《爱莲说》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植”,使人们对荷花的欣赏不仅赏其自然之美,还延伸到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从而加强了园林景观的意境美。故此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运用花木来创造意境。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池塘中可以培养出茂盛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无论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非常重视水景的创造和水生植物的应用,与中国园林中常用水生植物创造富于想像空间的意境的造园手法不同,西方园林多以展现水生植物自身的形体美为主,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的点缀而使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并注意水生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

1. 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规则式的石岸和混凝土岸在我国应用较多,线条显的比较生硬,需要在岸边配置合适的植物,借其枝叶来遮挡单调之处,从而使线条变得柔和。自然式石岸具有丰富的自然线条和优美的石景,在岸边点缀色彩和线条优美的植物,与自然岸边石头相结合,使得景色富于变化。所以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是扩大园林空间感觉、增添园林情趣的重要因素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一些自然风景区中,保留了农村田野的风味,在水面铺满了绿萍或红萍,如似一块绿色的地毯或红色的平绒布,也是一种野趣;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况则比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尤其不要妨碍倒影产生的效果。以水面作底色,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可以增加俯视水面的景观,还可使岸边景物产生倒影,起到扩大水面的效果。如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无论是植物栽植的位置、占用水面的大小和管理时是否会妨碍观赏等,都需要进行仔细推敲。在游人必经之地,人流集中的水面,可栽植睡莲等观赏性植物;在较大的水面,为了欣赏远景,还可结合人的视点栽植水生鸢尾、芦苇等植株较高的水生植物,以增加景深,方便游人观赏和留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岸、岛屿,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岸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有了倒影,景物变一为二,上下交映,倒影还能把远近交错的景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如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建筑、树木组合在一起,如若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依水景观与植物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及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相结合,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要紧密配合,方能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