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中哪个省的最多?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四川省的最多,共四位: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

十名元帅中四川省出了四人.分别是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出自湖南的有三人分别是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

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

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后人尊称他是“红军之父”

他心底厚道、宽厚待人、团结同僚、从不拉山头、是我军将领中的忠厚长者。

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早年就成为川军名将。

后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系统地学习 了现代军事,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军事专家.有深厚的军事理论和作战经验.

回国后进入苏区,任红军总参谋长,因一度支持王稼祥、张闻天和周恩来的军事思想和毛产生隔阂。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出任129师师长,其实129师在抗战中担负战斗任务最多,刘伯承凭军事家的大智大勇将部队发展壮大。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刘帅军事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蒋介石称他为“当今之孙武”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

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

58年,彭德怀视察南京军事学院后向毛泽东报告学院不学习毛泽东思想,刘帅和粟裕大将、萧克上将遭到极严厉的批判,从此,一代军事大家远离军队中枢。

位列第四的原因是因他的资历,他的战功、他深厚的军事理论和他在军中的巨大威望.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

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不及刘帅和粟裕。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

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

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

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

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

创建了华北根据地。华北的部队基本上是聂的部下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

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

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北联合作战,

出自湖南的三名元帅分别是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

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红军时期转战长征、八年抗战中的“百团大战”、横扫大西北到朝鲜停战,

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的军事造诣在十名元帅中不如朱、林、刘,和粟裕比更是不及。

打仗喜欢硬拼硬打,伤亡较大。

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但彭总脾气不好,和元帅、大将关系都搞不好。

58年错误地批判刘帅和粟裕大将更是不应该。

“庐山会议”时为民呐喊是彭总一生中的一座丰碑。

凭此一点,他所有的错误都能让人原谅和理解。

贺龙生于1896年逝世于1969年,湖南桑植县人。

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

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特别出色之处。

除“南昌起义”他另一个功绩是创建红二军团,

但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

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

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

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

二野攻克重庆后,继续兵进西南,贺龙作为接受领导进入重庆

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

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因为他参加南昌起义是二方面军的创始人.

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罗荣桓,湖南衡山县人,生于1902年,1963年逝世。

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

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

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

八路军在山东期间,曾有一段时期进展不好,罗帅去了之后,迅速改变了山东局面,因为他知人善用,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罗帅品德最好,有“党内圣人”之称。

罗帅逝世后,毛泽东诗词中“国有疑难可问谁”指的就是他。

这段评语是对罗帅一生最好评价。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3201623.html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

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

刘伯承,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

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

陈毅,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

罗荣桓 ,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

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

聂荣臻 ,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

十大元帅中四川省的多,共四位.湖南三位,湖北一位,山西一位,广东一位.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