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六必居酱园店设在北京,相传创自明朝中叶,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是明朝大学上严嵩题写。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社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六必居有十二种传统产品,它们是:稀黄酱、铺淋酱油、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螺、甜酱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姜芽、甜酱八宝荣、甜酱什香菜、甜酱瓜、白糖蒜。这些产品色泽鲜亮,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六必居的酱菜所以出名,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六必居酱菜的原料,都有固定的产地。六必居自制黄酱和甜白酱,其黄豆选自河北丰润县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这两个地方的黄豆饱满、色黄、油性大。白面选自京西涞水县,为一等小麦,这种小麦粘性大,六必居自行加工成细白面,这种白面适宜制甜面酱。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一切规程,由掌作一人总负责。比如酱的制作,先把豆子泡透蒸了,拌上白面,在碾子上压,再放到模子里,垫上布用脚踩10——15天,然后拉成三条,剁成块,放到架子上码好,用席子封严,让其发酵。在发酵后期,还要不断用刷子刷去酱料上的白毛。经过21天,酱料才能发好。正是这种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六必居在经营管理上也有一套办法。六必居几百年的经营经验,有一条是任何人不准超支或长支店内资金,对外经营也不欠债。

六必居还规定,店内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爷),前店柜台人多是山西临汾、襄汾县人。

由于六必居经营有方,酱菜制作保证质量,特别重视商品的社会信誉,因而尽管饱经沧桑,却历久不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摘自《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张正明著,1995

参考资料:http://cache.baidu.com/c?word=%C1%F9%B1%D8%BE%D3&url=http%3A//www%2Esxpublic%2Egov%2Ecn/sxly/lywh/22%2Ehtm&b=0&a=20&user=baidu

老北京人都知道,在前门大栅栏商业街里有个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30年)的“老字号”——六必居。近500年来,此店严守“黍稻必齐,曲药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的“六必”精神,长盛不衰。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酱菜在人们的餐桌上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六必居的市场显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2002年12月底,北京六必居有限公司找到我们,要求为“六必居”品牌做一条5秒的电视礼品广告,笔者藉此机会,从品牌实战角度为有效解决老字号问题进行了一番尝试抑或说是改变,从中得出的一些经验期望能为老字号的发展带来一些思索。

百年老字号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