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被称为“沛公”?
刘邦(公元前256或前247—一前195)字季,沛县(今江苏)人。原是秦朝
一位管理10里地方的泪水亭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时,他起兵响
应,称沛公。公元前202年,项羽战败自杀,他登上皇位。
《史记汉高祖本记项羽本纪》记述了刘邦的数则酒事。
刘邦为人豁达,好施舍。他担任泅水亭长时,好酒好女色,常向王姐、武负
两家酒馆赊酒,喝醉了就睡在酒馆里,在酒色场中随遇而安。王姐、武负看他具
有异相,也可能地朋友多,人缘好,每次他去酒馆时生意总是特别好,因此对他
另眼相看,很有好感,年终结帐时,经常撕了帐单,不向他索债。
由此得知,刘邦当皇帝时,还是欠着一屁股酒债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
绝无仅有的。他当皇帝后,王姐、武负两位酒馆老板更不会向他讨酒债了,他们
会因为刘邦赊酒的历史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
醉斩白蛇
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工去编山服役,途中逃散了很多,刘邦感到无法
交差,饮酒后干脆放了民工,十多人表示愿意跟随他,他就决定聚众上山,走小
路逃入芒汤山。夜间经过湖泽时,刘邦饮酒很多,让一人前去探路,探路者惊慌
报告,前有大蛇挡道,不敢前进。尚在醉酒之中的刘邦道:“壮士行,何畏。
他勇往直前,举剑劈击,将大蛇轨为两截。
史记中很多篇章带了迷信色彩,记述刘邦时也不例外,认为他早就有帝
王之相,所向披靡。实际上刘邦醉斩白蛇,首先是他胆略过人,不畏牛鬼蛇神,
再则是醉酒壮胆,是酒兴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脱险鸿门实
与刘邦生命悠关的“鸿门宴”则是家喻户晓的酒文化故事。刘邦原来仅有 10
万兵马,当时楚霸王项羽已有40万兵马。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大军驻托于鸿
门(今陕西临握县东)。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决定除掉刘邦。刘邦的课上
认为双方力量悬殊,如果硬拼必定要吃亏,不如先去赔罪说情,让项羽改变主意。第二天,刘邦带了张良、樊哈等100多人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
席间,刘邦低声下气地向项羽赔不是,再三表示自己不想与项羽争天下。项羽果
然听得飘飘然,顿时改变了杀死刘邦的主意。范增数次向他使眼色,示意他动
手,项羽只装没看见。范增情急之中,派项庄入席舞剑,欲以舞剑助酒兴为名刺
杀刘邦。好在刘邦侍从项伯起身对舞,保护了刘邦。刘邦乘机以酒醉借口,悄悄
逃出鸿门,这就是名传千古的“鸿门宴”故事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典故的
由来。
《史记部生陆贾列传》还记述了刘邦录用“高阳酒徒”碘食其的故事。碘
食其陈留高阳(今河南把县)人,性格放荡不羁,刘邦领兵经过陈留时,他登门
求见。刘邦听说其状貌似大儒,便以商量军机大事为托辞,表示无暇接见。哪听
后怒目圆睁,厉声与门人说:“你去告诉沛公,吾乃高阳酒徒,非德人也!”刘
邦乃令人请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