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果(火龙果)栽培技术?
红龙果(火龙果)栽培技术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其学名为Hyloceseus。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
火龙果属热带、亚热带植物,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食疗、保健功能,可预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等,效果显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火龙果多为从越南进口,是红皮白肉果实,因其含糖度低,口感差,给人一种印象是火龙果不好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白肉火龙果与红肉火龙果比较,其品质、糖度、口感等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生产上具发展前途及经济价值的是“红皮红肉”品种。我中心1999年引进红皮红肉火龙果在广州种植,生产出果实色泽艳丽,糖度达15度以上,味道清甜而不腻,品尝过的同志都认为品种值得大力发展。据调查,目前广州市场极少有红肉火龙果销售,而且价格比白肉火龙果高一倍,相信抓紧时机发展必有厚报。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对环境、土质、温度要求
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耐旱、耐高温,对土质要求不高,不论平地、山坡、砂石地等均可种植,但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排水性好土地种植,生长特别旺盛。冬季温度长时间低于8℃的地区一般不宜种植。
二、种植方式
火龙果的种植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的爬墙种植,有的搭棚种植,但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就是立起一条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下3-4株火龙果,让火龙果植株沿着柱向上生长。
三、种植规格及季节
每亩地可树立110条柱(规格25×25厘米),按每柱种4株苗计算,亩可植400多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因其根系喜欢透气性,故种植时不可深植(大约3厘米深),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否则不利于其生长。
四、田间栽培管理
火龙果植后大约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它是边开花边结果的高效益经济作物。每年4-11月份为产果期,谢花后30-40天可采收,果重一般在500~1000克,第一年株产5粒果以上,第三年进入丰果期。
1.在肥水管理上应勤施薄施。由于果实采收期长,要重施有机质肥料,含氮、磷、钾复合肥要均衡长期施用。开花结果期间要增补钾肥、镁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和糖度。
2.当枝条长到约1.3-1.4米应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
3.修剪枝条:结过果的枝条每年收完后将其剪除,让其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结果产量。
4.病虫害防治:据观察基本上无特殊虫害,但在幼苗期易受蜗牛和蚂蚁危害,可用杀虫剂防治;但在高温高湿季节易感染病害,出现枝条植物组织部分坏死及霉斑,病害防治可使用杀菌类农药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五、发展前景 火龙果为多年生植物,一次投入多年收益。每亩按种植400株,每株产果5粒计算,亩产果2000粒,按市场最低价每粒5元计算,亩产值上万元,且火龙果病虫害少,粗生易长,又不用套袋,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加上保鲜期长,对于市场调节十分有利,故称为二十一世纪最佳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