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小股东不是优先股,所以收益当然会小一点。

股市是不是经济晴雨表,整个经济改革的晴雨表,或者是经济改善程度的晴雨表,我们股市作为一个抑制性的市场,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引入的,必然整个过程在不断与其他体制发生摩擦。我们看历史上的股市每一次比较好的行情,都是我们政府管理层面对市场体制中的缺陷,凡是比较低迷,都是对市场中的问题进行回避。三中全会开完之后,市场还是这个样子,目前我们判断,当前正酝酿着一种机会,做得比较好,能够把握这个大的体制改革、体制变动、完善体制的趋势,一个机会可能是一个持续的很好的市场繁荣的机会,处理的不好,可能也就是反弹而已。大家今天讨论的很多方面都跟股市直接相关,比如我们参与证监会的讨论,现在基金销售很难,实际上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很多程度上我们讲的第一个观点,也许我们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但是它是我们整个体制中的缺陷的晴雨表,是我们校正这个缺陷勇气的晴雨表。

第二点,我们股市可能不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是对市场敏感性的一个晴雨表,比如今年以来,可转换债券特别活跃。为什么呢?因为志国同志、纪鹏同志天天呼吁,不能天天转让,不管怎么讨论,只要高于非流通股的价值,低于流通股的价值,都是对流通股股东的一种掠夺,这都是强加给流通股股东的,这个强加并不是流通股东自己所能解决的,这是一个制度性的缺陷,实际上原来这个缺陷一直存在,就是因为声音太弱小。为什么今天这个问题这么突出?因为我们有的机构投资者声音开始能够传出来,因为我们有社会的专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制度的缺陷,如果我们大家呼吁一下,市场肯定会想新的办法来钻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差价形成的制度缺陷而带来的收益,这个时候不是回避这个问题的时候,再回避下去或者再拖下去,而是对监管效率和对市场的不敏感投了一个反对票。

第三点,从今年以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国内股市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以香港股市为代表海外股市倒比较好地承担我们晴雨表的功能,这是值得我们考虑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不是我们在政策上的一些缺陷,我们监管上的一些效率,确实存在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果说将来我们始终只能观察经济增长怎么办,我们看看香港的H股波动,国内股市没有任何信息含量,这也是中国股市的悲哀。

证券市场规模篇小自然是导致其波动相对剧烈的原因之一。不过我认为其晴雨表功能的缺失缘于另外一个因素: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情况之中。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证券供给和需求都受到管制,切断了与宏观经济大环境沟通桥梁的证券市场就像桃花源一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但我们的证券市场显然又不是完全隔绝的。特别是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以国有股减持为起点,证券市场真真正正的开始拉开了“市场化”改革的序幕。不幸的是,市场化改革恰恰遭遇了中国证券市场泡沫破灭的过程,而且改革也实实在在的加剧了泡沫破灭带来的振荡程度。于是,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迎来了令人痛苦的,长达5年的股市熊途。

http://chinavalue.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6786

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是其晴雨表功能恢复的前提。我相信,随着股改的持续推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的这种功能会得到明显加强的。

参考资料:http://news.cqnews.net/system/2003/11/26/***********.shtml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