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大历法是什么?
国际上使用的历法有几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公历、回历和佛历,即所谓三大历法。
公历原是基督教的教历,基督教徒以基督诞生那年起算记年,基督诞生前的年代称公元前,诞生后的年代称公元。如今,公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历法。
回历是从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避难入麦地那一天算起的。回历的元年元月元日是公元622年7月16日。回历以月亮盈亏计算,一年为三百五十四天,与公历相差十一天。回历又分太阴和太阳年法两种。
佛历是泰国、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通用的历法。佛历是从佛祖释迎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543年算起。
公历/回历/佛历
历法就是安排年、月、日规律的科学方法。也就是人为地设计出一年的月数、日数和月的日数,这种年、月、日有别于天体运动的周期,又与它们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年、月、日的前面都要加上“历”字,即历年、历月和历日。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法,其基本原则有这样几方面:第一,人为设计的年(历年)和月(历月)的天数必须是整日数。这样可以保证完整的一天只出现在同一年或一个月之中,而不会被分开。第二,多个历年的平均天数可以不是整日数,但是要保证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地接近于非整日数的回归年;第三,多个历月的平均天数可以不是整日数,但是要保证每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地接近于非整日数的朔望月(朔望月是月球公转的一种周期,长度为29.5306日)。就是说,历法要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球和月球运动的周期,使其符合四季变化规律和月相变化规律,在指导生活,安排生产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在制订历法时,还必须考虑到它的通用性,尽量能为广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所共同使用。同时应该做到简明、易记。
根据历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从历法要准确反应天体运行周期的角度来讲,可以把历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太阳历,二是太阴历,三是阴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