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那里有舞狮的传统?
“南狮”起源于佛山。传说明代初年,佛山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叫声,人称“连兽”。这怪兽常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人们苦思不得除掉“连兽”之法,后想到狮子是兽中之王,便以竹枝、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头,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身强体壮的汉子戴着狮头,埋伏在“连兽”出没之地。当“连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连兽”吓得拔腿就跑。自此之后,“连兽”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舞狮驱邪相沿成俗,每逢喜庆、佳节,人们必敲锣打鼓,舞狮以喻吉祥。
“南狮”在外型上注重写意,造型夸张,结构灵活。它以猫为形,以狮为性,脑后有角,额高且窄,面颊饱满,眉精眼大,口阔带笑,下腭、耳朵及睫毛可以活动。“南狮”的“狮被”更是别具一格的刺绣工艺品。它以绸缎为原料,以红、黄、蓝、黑等颜色相互间配,饰以五彩排穗、小铜镜。“南狮”拟人,按年龄有太狮、壮狮、少狮之分,按性情有纯善与好斗之分,观赏者从狮貌、狮态上可发现其区别。
“南狮”的表演技巧也独具一格,融南派武功于舞狮技艺之中。在步法上融入了南派武术之马步、弓步、立步、蟹步,子舞步、吊丁步、麒麟步、盘龙步、盘探腿,一举手、一抬足,还隐藏有粤剧台步之功架。其舞法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其中以采青舞技最丰富。按习俗,采青必须顺利采到,狮子食青后要吐青,并把吐出的青抛向事主,以示生猛、吉利。传统的“南狮”表演技艺还有“狮子上楼台”、“狮子吐球”以及“狮子花灯”等。“南狮”的表演潇洒自如,刚柔相济,突出一个“醒”字。
汉族民间大多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