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怎么引起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降低至髂嵴联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患者体质瘦弱,腹部脂肪缺乏(如过度减肥引起),或因某种原因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腹压增加,或腹壁肌肉损伤及多次妊娠等因素,引起胃隔、胃肝、胃肠韧带松弛,腹肌张力下降,而使胃的位置下移,是导致本病的原因。

胃下垂是指因胃的位置下降,紧张力减弱而导致的一系列综合症状的简称。这种病症较为少见。

其主要表现特点有:

1.消化系统症状,可有腹胀、腹痛、恶心、嗳气等症状出现。腹胀的特点是饭后加重,平卧减轻。胃痛的特点是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的性质与程度变化较大,还可表现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

2.全身症状,患者多体型瘦长,伴眩晕、心悸、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病因复杂,不十分清楚,凡是因神经调节障碍、慢性胃的疾患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引起胃的紧张力下降,均可发病。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症治疗:

⑴消胀可用吗丁啉、瑞复林等胃肠动力药。

⑵胃病可用H2受体阻滞剂等治疗。

⑶便秘,可选择通便剂。

2.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食后平卧。

3.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腹肌紧张力。

4.必要时可放置胃托。经过正规治疗,一般症状多可控制或减轻,但要使胃完全复位有一定难度。

您好!

北京东方博大医院回复您:

健康人的胃相对固定在上腹腔,当人站立时,胃的最低点不能超过脐下二横指(指胃小弯)。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由于胃的下垂,病人都有胃部不适的感觉,吃点饭就感到胃部饱胀,所以不敢多吃,饭后走路快一点就感到肚子疼。有的胃下垂病人,还合并有其他脏器如肾、肝、脾、横结肠下垂,称之为全内脏下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病变易诊断。因胃移到下腹部,所以吃过饭下腹膨隆,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用手摸及更加明显。最可靠的方法是钡餐造影,如果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就可以诊断为胃下垂。此病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用胃托系于腹部,可缓解临床症状。中医在这方面相对西医有很多优势,如中药、推拿、针灸,可视病情轻重而确定方法。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

参考资料:消化内科大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