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的典故?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cáo pī)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燃(rán):烧
豆萁(qí):豆秸(jiē),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fǔ):古代煮食的用具;锅子
泣(qì):哭
意思是:“ 锅中煮豆的时候,锅下燃烧着豆秸,豆子却在锅中哭泣。豆秸和豆子都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而豆秸在煎豆子时,为什么逼迫这样急呢?
诗中暗指哥哥这种行为是简直是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曹丕听了,想起了过去和兄弟的同胞之情,非常惭愧,便把曹植放了,从此都不再加害于他。
“煮豆燃萁”这个成语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曹植所做的“七步诗”。清人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就拿“七步诗”作为题目,收了这首诗。
诗文是这样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漉,液体往下渗漏。菽,大豆,萁,豆秸。釜,古代饭锅。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锅。
这首诗的大意是:煮大豆是拿来做豆羹,煮豆的水过滤渗漏成为豆汁。豆秸在饭锅下燃烧,大豆在饭锅中哭泣。豆秸和大豆本来是同株所生,折磨为什么这样地迫急!
小说《三国演义》引用的曹植那首诗,跟《古诗源》的版本有所不同,只有四句,变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公元220年,曹丕把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赶下台,称为文帝。他的胞弟曹植的行动就开始受到限制,两次被贬低官爵,削减封地。曹丕曾经命令曹植迈着步子作诗,必须在七步以内把诗作成,不然的话,就用重刑。曹丕的话音刚落。曹植就把诗作好了。
他的母亲卞氏急忙从大殿后面赶出来,质问曹丕:“你这当哥哥的,为什么把弟弟逼得这么狠?”曹丕慌忙离开座位,以国法不能废除为借口,暂时搪塞了过去。曹植这首诗以豆萁相煎,比喻骨肉相残,于是就有了“煮豆燃萁”的成语典故。曹植作《七步诗》以后,又派生了“七步成诗”、“七步之才”等成语,都指的是“煮豆燃萁”这首诗的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