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出“伊朗”的历史。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

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

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极一时。该朝第三代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1—前485),帝国版图东至阿姆河和印度河两岸,西到尼罗河中下游,北至黑海、里海一带,南达波斯湾。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后建立了安息、萨珊王朝。公元7—18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

18世纪末,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

1921年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于1925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1941年礼萨•汗被盟军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国名为伊朗。

1978年爆发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迫使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国外。同年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14年流亡生活从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权,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81年10月哈梅内伊就任总统,穆萨维就任总理并受命组阁。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

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存在着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进入8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经国际上多方调解于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

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专家会议于第二天推举总统哈梅内伊为新领袖。7月28日,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23日,哈塔米当选总统,8月4日宣誓就职,2001年连选连任。现任总统内贾德2005年6月当选,8月就职。

1971年8月16日中国与伊朗建交。

史前伊朗新近的考古发掘在伊朗西部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遗址(距今约10万年)。伊朗的旧石器时代约结束于公元前12000~前10000年。约在公元前第6千纪,新石器时代的伊朗居民已经饲养牲畜,栽培作物,使用彩陶和磨光石器。公元前第4~前第2千纪,伊朗进入铜石并用时期公元前3000年后彩陶为灰黑陶所代,铜制武器和装饰品多样化。

埃兰王国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卡伦河流域,以苏撒为中心。公元前第3千纪上半期,埃兰人原始公社解体,开始出现国家。王位继承初依母系原则,传甥不传子,嗣改兄终弟及,后渐为父子相传。埃兰人同两河流域常有贸易往来和战争,因而受苏美尔、巴比伦、亚述文明的影响。公元前第2千纪末,埃兰国势强盛,向外扩张,公元前1176年攻陷巴比伦。公元前639年,为亚述人所灭。其地先后为亚述、米底所占,公元前6世纪中叶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米底王国米底人属印欧语系,大部分分布于扎格罗斯山以东。公元前9~前8世纪,逐渐形成国家。米底起初常受亚述攻击,公元前7世纪时国势渐强。公元前6世纪初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人。公元前612年,米底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攻占亚述首都尼尼微,灭亚述帝国。公元前 6世纪初,米底奄有安纳托利亚东部、乌拉尔图,以及伊朗西部、东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为居鲁士二世所灭,臣属波斯帝国。

古代伊朗人的宗教信仰是自然崇拜和多神。约公元前7~前6世纪,伊朗宗教改革家琐罗亚斯德创立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其教义认为,世界上充满善恶两种势力的斗争,行善者死后得善报,行恶者死后得恶报。

波斯帝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初以部落形式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公元前 6世纪初为米底征服。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推翻米底的统治,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继而先后征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爱琴海东岸各希腊城邦、新巴比伦王国,复进军中亚。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在位)征服埃及。此时波斯疆域包括伊朗、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和中亚河中地区,形成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帝国(见波斯帝国)。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公元前522年爆发了由祭司高马达领导的起义。王族将领大流士一世镇压起义之后,重新统一全国。他继续扩张,征服中亚北部和印度北部,夺取黑海和爱琴海附近一带地方;同时实行改革,设置常备军,建立庞大官僚机构,划分省区,修建驿道,以加强中央对各地的控制帝国达到极盛时期。公元前 500年,以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米利都暴动为导火线,爆发了长期的希波战争。战争中波斯屡败,最后只得撤出爱琴海。此后,统治阶级内讧不已,国势日衰。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东侵,至公元前330年攻陷波斯重要城市苏撒、波塞波利斯和厄克巴坦,继而征服波斯全境,劫掠屠杀,给波斯人民造成极大灾难。

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西王国的统治亚历山大在波斯除保留旧有的某些统治体制和笼络原来的统治阶级外,积极推行“希腊化”的殖民统治。他在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建立许多希腊式城市,鼓励希腊士兵同当地妇女通婚。希腊士兵、商人纷纷东来,希腊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也流行于西亚。

帕提亚帝国帕提亚位于伊朗高原,里海东南。公元前3世纪前期,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帕尔尼人进入帕提亚。公元前247年,他们的首领阿萨息斯推翻塞琉西王国的总督,自立为王。中国史书以该王国创建者之名名其国,称之为安息(见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王国起初尚奉塞琉西王国为宗主,到米特拉达梯一世(约公元前171~前138在位)时,乃完全脱离塞琉西王国而独立,并占领米底和巴比伦,兼并巴克特利亚的马尔吉安纳。米特拉达梯二世(公元前123~前88在位)时,帕提亚征服亚美尼亚,进占小亚细亚东部,阻止罗马对西亚的扩张,双方大体以幼发拉底河为界。帕提亚时期奴隶制生产关系仍占主导地位。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一定发展。王权比较薄弱,贵族有权废立国王,争位之事时常发生。由于同罗马的长期战争,以及贵霜帝国在东面的侵扰和王朝的内讧,帕提亚帝国从公元 1世纪以后逐渐衰落,224年被法尔斯的阿尔达希尔一世推翻,后者建立了萨珊王朝,称王(224~241在位)。

萨珊王朝 萨珊王朝奄有帕提亚帝国的全部版图,又向东扩张领土至印度河中上游。这时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在农业和手工业中有些获释奴隶可支配部分生产品。农村公社内部分化,出现封建剥削关系的萌芽,破产农民逐渐沦为大土地所有者的依附农民。琐罗亚斯德教占主导地位,宗教僧侣对王位继承和其他政务都拥有一定权力。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情绪转而以异端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摩尼(216~约276/277)创立的摩尼教,继承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斗争二元论,并吸收基督教及佛教等教义,主张苦行,但反对剥削压迫,在中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该教后为巴赫拉姆一世(273~276在位)压制,摩尼被杀,教徒流亡国外。5世纪末,伊朗发生了反封建奴役的玛兹达克运动,结果遭到萨珊王朝镇压。此后,库斯鲁一世(531~579在位)在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以加强王权,巩固统治。萨珊王朝同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在东面,伊朗先后受到哒人和突厥人的侵扰。由于连年对外战争,国内矛盾加剧。7世纪30年代阿拉伯人统一阿拉伯半岛后,向外扩张,于642年击溃伊朗军。651年萨珊王朝亡,伊朗全境为阿拉伯人征服。

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伊朗伊朗被征服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封建化进程仍在继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伊朗人民逐渐改信伊斯兰教。当时大批阿拉伯人移居伊朗,与伊朗人通婚。阿拉伯文化吸收了水平较高的波斯文化中的许多因素,而波斯文化也带上了伊斯兰教的色彩。8世纪中叶,呼罗珊爆发了伊朗奴隶出身的阿布穆斯利姆领导的反对倭马亚王朝统治的起义阿拉伯大地主阿布?阿拔斯(750~754在位)利用这次起义,推翻了倭马亚王朝,于750年建立阿拔斯王朝762年阿拔斯王朝迁都巴格达。由于伊朗人在起义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阿拉伯帝国政治中心东移,伊朗在阿拔斯王朝中的影响显著增加伊朗人巴尔马克家族3代先后任哈里发的大臣,成为实际统治这个帝国达半世纪之久(752~803)的世家。

阿拔斯王朝时期,伊朗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从8世纪后期起伊朗境内的起义即连续不断,规模较大的有70~80年代呼罗珊的蒙面人起义,816~838年阿塞拜疆的巴贝克起义。

纷争割据的伊朗从9世纪起,阿拔斯王朝中央权力日渐衰落,在伊朗境内及其邻近地区,相继出现一些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封建王朝,与巴格达分庭抗礼,有时甚至威胁到哈里发的存在。820~872年塔希尔王朝统治呼罗珊;9世纪后期,萨法尔王朝据有呼罗珊、赫拉特、克尔曼、法尔斯、伊斯法罕等地;874~999年萨曼王朝统治呼罗珊、塔巴里斯坦、赫拉特和中亚的河中地区,而以布哈拉为中心。突厥人在阿富建立的伽色尼王朝(962~1186)推翻萨曼王朝后,继续扩张,统治范围包括呼罗珊、塔巴里斯坦、河中地区和印度北部。控制伊朗西部的则是巴格达的布韦希王朝。这些封建王朝之间争战不已,造成很大破坏,但在各自统治地区,也兴建公共工程,延揽文人,奖掖学术,形成伊斯兰文化的多中心。A.费尔多西以波斯文写作的长篇史诗《王书》(或《列王记》),叙述神话中伊朗英雄的动人故事和伊朗各族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