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突尼斯共和国?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国名: 突尼斯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unisia,La Republique Tunisienne)

独立日:3月20日(195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国徽:为盾徽。盾形之上为红色新月和五角星,寓意同国旗。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上部是海洋中航行的帆船,象征历史上腓尼基人第一次乘船来到突尼斯;左下方为黄地上一副天平,象征正义与平等;右下方为红地上一只握刀直立的狮子。盾面中间的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秩序、自由和正义”。

国家政要: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al-abidine ben ali),1987年11月7日就任。1989年、1994年、1999年和2004年4次当选总统。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Mohamed Ghannouchi),2002年9月续任。

自然地理:162155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地形复杂。北部多山,中西部为低地和台地;东北部为沿海平原,南部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内水系不发达。最大河流迈杰尔达河,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八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C—33°C;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C—14°C。

人口:991.0872万(2004年4月底)。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

首都:突尼斯市(Tunis),人口208万(2001年)。

简史: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开始阿拉伯化。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5年法被迫同意实行内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同时任命哈比卜布尔吉巴为第一任总统。1959年11月布尔吉巴在首次普选中当选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接替布尔吉巴任共和国总统。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54个县,240个市镇。

政治:1959年6月1日,制宪议会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突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实行共和制政体。1975年3月,通过宪法修改草案,宣布布尔吉巴为共和国终身总统。1988年7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删改“终身总统”等8项条款,增加了“竞选议员年龄”,“总统职位空缺时由议长担任临时总统职务”等内容。1998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降低总统候选人的参选年龄,扩大参选范围。总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2002年5月,举行独立后首次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上限增至75岁。此外,新宪法还增加了民主和法制的内容。议会原为一院制,设国民议会。2002年宪法修正案改为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任期五年,下设七个常设委员会。议会监督政府工作并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经济:以农业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资源主要有磷酸盐、石油、天然气、铁、铝、锌等。已探明储量:磷酸盐20亿吨,石油7000万吨,天然气615亿立方米,铁矿石2500万吨,工矿业主要有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工业和石油开采业。纺织业在轻工业中居首位,占整个工业投资的五分之一。全国可耕地面积900万公顷,已耕地500万公顷,其中7%为水浇地。突尼斯是橄榄油主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4-9%,是其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突尼斯市、苏斯、莫纳斯提尔、崩角和杰尔巴岛是著名的旅游区,特别是闻名遐迩的迦太基古都遗址,每年吸引着几百万的外国游客,使旅游收入成为突尼斯第一外汇来源。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复兴报》、《自由报》、《新闻报》和《现实》(周刊)等。突尼斯非洲通讯社是1961年1月创建的国家通讯社,在巴黎、波恩、纽约、布鲁塞尔、阿尔及尔、拉巴特、开罗、科威特、达喀尔等地派有常驻记者,抄收40多家通讯社新闻。突尼斯广播电视台总局统管全国广播和电视工作,下设电台和电视两个部。突尼斯国家广播电台于1936年首播,现用阿、法、意语播送4套节目,还有突尼斯青年电台、国际台和5个地方台。突尼斯国家电视台于1966年6月1日起开播,现分一台(阿文)和二台(法文),还有突尼斯7台和青年台。突直接转播意大利电视一台和法国电视二台节目。1991年始设有线电视台转播法国有线电视台节目。

外交:突对外奉行中立、睦邻、不结盟的政策,表现出温和、务实、平衡的特点。强调突的阿拉伯、伊斯兰及非洲属性,积极倡导马格里布国家联合,重点发展同欧盟和美国的关系,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议。突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谋求发挥自身独特影响。主张和平解决地区争端,呼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与中国关系:1964年1月10日,突尼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名:汤加王国(The Kingdom of Tonga)

独立日:6月4日(1970年)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红色,左上角有一白色小长方形,其中有一个红十字。红色象征基督所洒下的鲜血,十字代表信奉基督教。

国徽:主体为由六个黄色花冠组成的盾形,盾面上有五组图案:正中是一颗白色六角星,其中有红十字;左上方为三颗白色六角星,象征组成该国的三大主要群岛;右上方是一顶王冠,象征汤加的王朝;左下方为一只衔着橄榄枝的白鸽,象征和平;右下方是三把剑,代表汤加历史上的三大王朝。盾形上端为由橄榄枝环抱的大王冠,象征汤加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两侧各有一面国旗,下端的绶带上写着“上帝和汤加才是我的遗产”。

国家政要: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 (Taufa'ahau Tupou Ⅳ) ,1965年12月继承王位,1967年7月登基。首相费莱蒂塞韦莱(Fred Sevele) ,2006年3月底就任,他是汤加王国第一位非贵族首相。

自然地理:面积为699平方公里。又称友爱群岛,在南太平洋西部,西距斐济650公里,西南距新西兰1770公里。汤加群岛由瓦瓦乌、哈派和汤加塔布3个群岛组成,包括17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中仅36个岛有人常住。

人口:10.07万(2001年)。其中98%是汤加人(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其余为欧洲人及其后裔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人。通用汤加语和英语。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

首都:努库阿洛法(nukualofa)

简史:30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定居。17世纪初荷兰人入侵。18世纪下半叶英国、西班牙等殖民者抵达。19世纪基督教传入。1900年成为英国保护国。1970年6月4日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治:汤加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军政大权。议长和内阁大臣等高级官员均由国王任命。社会分王族、贵族和平民3个阶层,但社会权力集中在贵族手中。议会为一院制,由全体内阁成员、9名贵族议员和9名平民议员组成。贵族议员是从全国33名贵族中选举产生,平民议员经普选产生,议长由国王在贵族议员中任命。国王有权召开或解散议会,议会通过的法案需经国王批准方能生效。

外交:汤加关心地区安全与稳定,支持澳新美军事联盟,希望美在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加地区合作,主张建立南太平洋无核区。联合国大会已于9月14日正式接纳汤加为联合国第188个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98年11月2日,汤加与中国正式建交。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