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病
流行性出血热是乙类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有疫苗,但这个疫苗的反应较大,一般人扎过之后局部的红肿是少不了的,很多人还会发烧。这个疫苗扎过之后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产生抗体。
至于其它预防措施,流行性出血热不存在人传人,所以病人不需要隔离,即使家人或是邻居中有病人也不必担心和他们共同生活是不会被传染的。最关键是作好防鼠工作。这个病一定是接触了鼠类才会被感染,如被鼠咬,接触了被鼠粪污染的生活用品,吃了被鼠类啃食过的食物等。所以一定要注意家庭及周边环境的防鼠工作。只要没有老鼠,就没有这个病。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有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婴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本病在我国分布广,发病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是通过鼠类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病人初期症状为发热,并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血点,中后期发生全身性的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引起病毒血症;使白细胞释放大量的活性因子引起人体的代谢紊乱;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目前对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尚无专门性药物。而且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先期症状与感冒差不多,临床上很容易引起误诊而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其传播的特殊性(经空气、消化道等),所以,往往会形成爆发流行,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一个病例,如在发病初期,治疗费用一般为2000-3000元,而到中后期则需5000元-50000元,给家庭和个人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春秋季为流行高峰。
由于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多宿主性(鼠、犬、猪、牛、羊等)及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伤口感染等)多样化,流行因素十分复杂,加之宿主鼠种分布广泛,数量大,难以有效控制;在预防上,仍需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应大力推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