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靖国神社
提起靖国神社,相信全中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受到过日本侵略者荼毒的人民大都有印象。前几天看到新闻“靖国神社利用政治季节向青少年‘暑期促销’”,而离8.15日本战败投降日越来越近,日本政府高官又在蠢蠢欲动。
一、靖国神社的实质
位于日本国东京都的靖国神社是明治维新后诞生的。
明治2年(1869年)为了纪念在维新运动中死难的烈士,在东京九段建立了“招魂社”,因为在日本独有的宗教“神道”中,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神社就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明治12年改称“招魂社”,正式命名为“靖国神社”。
从此靖国神社成为日本为国家牺牲殉难者,即“护国英灵”的灵魂聚集地,神社正殿亦挂有日本明治天皇书写的横幅:“为国捐躯,永记壮士魂”,每年接受以天皇为首的政府官员的祭拜。在另一方面,靖国神社也成为日本百姓尊崇敬仰的圣地。那时日本人从军出征时,总要说:“让我们到靖国神社再见吧”。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
然而,资料显示:这里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国”殉死的2461584人的牌位,其中包括后来迁入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一千多乙、丙级战犯的牌位。在历次战争死亡人数分别如下:
“幕末战乱”7751人
“西南战争”6951人
“日清战争”(甲午战争)13619人
“台湾征讨”(镇压台湾)1130人
“北清事”(参加八国联军)1256人
“日露战争”(日俄战争)88429人
“第一次大战”4850人
“济南事变”185人
“满州事变”(918事变)17174人
“支那事变”(七七事变)191074人
“大东亚战争”(珍珠港事变之后) 2132699人
对比上面的数字,学过小学数学的人都马上可以计算出,里面供奉的人员中,除了极少数是日本国内战争中战死者外,90%以上都是日本历次侵略战争中充当炮灰的侵略者。那么,这个所谓的神社的性质也就非常清楚了:
靖国神社实质就是宣扬和支持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和象征,也是日本一些极右人士企图为战争罪犯张目、为军国主义借尸还魂的封神坛!
如果说就此而下此论断有武断之嫌,我们不妨再看看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的内幕:
二、甲级战犯合祀
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合祀,肇始于1978年。据曾作为天皇的侍从长,服侍天皇从战前到战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德川义宽的口述:战前,靖国神社的合祀者,由陆军、海军省决定。战后,厚生省与靖国神社协调,将认定为“战争公务死”(相当于“因公殉职”)者的名单通报给神社方面,然后由神社方面根据名单实施合祀。靖国神社在1959年开始了乙、丙级战犯判死刑者的合祀。1966年,在从厚生省发往神社方面的名单上,追加了12名甲级战犯的名字。
1970年,在神社的运营上作用举足轻重的“崇敬者总代会”决定,视时机对甲级战犯实行合祀。而当时主持神社工作的、旧皇族出身的筑波藤吕宫司(神道教神官,相当于佛教寺庙的住持)最终也没能下此决心。真正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的,是筑波任宫司的继任者——旧军人出身的松平永芳,他于1978年就任宫司后不久,就在当年的秋季大祭上一举实现了全面合祀。
另据德川的证言,曾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动合祀“事业”的青木一男(曾任东条内阁的大东亚相)当初主张,“如果不实行合祀的话,就等于承认了东京审判的结果。”
由此可见甲级战犯的合祀究竟是在一种怎样的历史观之下被操纵出笼的,其极力推动合祭为战争罪犯张目的目的由此也可见一斑。据说,宫内厅方面在当时就认为,“厚生省的行政操作与靖国神社的祭神化是不同的问题”,对合祀决定不止一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此外,德川的口述还暗示了昭和天皇对合祀方针的抵触态度。1987年8月15日,天皇吟诵了一首自创的“御笔”和歌:“又逢今年之此日(指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靖国(神社)宫墙,朕的忧思无边涯。”而在和歌发表之际,向天皇面陈的(左近人士对和歌的)意见中,虽有“合祀原本怪异,为之纠缠亦属滑稽。脚踩双船,不亦说乎?”之说,但实际上,天皇的心情是倾向于前者的。德川本人也认为,“靖国神社之本,旨在‘靖国’,本应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志士。如将那些陷国家于危亡之中的人也一并合祀的话,就难免会有异议。”
事实上,虽然从靖国神社方面一再传出请求天皇参拜的呼声,但自从甲级战犯合祀之前1975年的最后参拜以来,现在的(平成)天皇除了在皇太子时代的参拜经历,尚未以天皇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内藤康(发自日本)刘柠译《南方周末》2005)
由日本天皇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方面对战犯合祭的性质和影响完全是心知肚明的,这就彻底暴露了日本在面对中韩及国际社会反对参拜时“不问死者前生罪”这种所谓“日本特有的生死观”完全是狡辩和诡辩。
而据日本《每日新闻》在2006年7月22日和23日就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是非问题所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有63%的人赞成分祭战犯,并有64%的人赞成修建无宗教含义的国立追悼设施。这充分说明,就连日本国民也对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心存芥蒂和疑问——这从侧面佐证了靖国神社“是日本一些极右人士企图为战争罪犯张目、为军国主义借尸还魂的封神坛”的定论。
三、所谓“打外交牌”的问题
在应对中韩等国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时,日本总是称我们提靖国神社是“打牌”,我们是打牌吗?
从甲午战争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的历次侵略战争多次打断我国“黄金发展期”,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淫,做惨绝人伦的细菌武器活体试验,迫使我国妇女做“随军慰安妇”……滔天罪恶,罄竹难书!血海深仇,中国人民大度,以德报怨轻轻揭过去了,现在居然被称为“打牌”?!那我们反问一句,日本人每年在广岛、长崎原子弹废墟哀号,也是表演表演吗?也是打牌吗?
四、国际舆论对靖国神社的批评
去年连英国泰晤士报载文指出:“那些战争罪行是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犯下的。但是如果他们不能承认当年的罪行,那么日本将永远是个劣等民族”(泰晤士报2005年8月15日)。
欧亚其它国家。去年8.15,日本百万人参拜靖国神社除了给中韩等国极大震撼,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也都看在眼里。尽管各国涉入战争程度不一,甚至当时处于不同阵营,但对参拜背后的意味和对此的态度却是清楚的,故而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世界报》、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等分别由当年的战士或战俘,或由记者撰文报道批判此事,而德国的报纸则从反面提出了警醒。亚洲除中韩之外诸国虽然火力不猛,但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曾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反对立场。
日本方面:随着小泉下台日期的临近,随着日本国民对小泉连年参拜导致日本成为亚洲孤儿的体验加深,更有最近爆出裕仁天皇对合祭甲级战犯的不快,日本国内对靖国神社,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对战争责任等深层次问题有所触动和考虑。
日本众议院加藤弘一发表文章称:“两年后美国即将举行总统大选。民主党会否掌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美国总统换人后,靖国神社的历史观很可能会成为日美之间的新火种。”“中韩批评日本,日本可以不改变靖国历史观。但如果美国要求日本改写靖国神社里的相关内容,恐怕日本就不敢怠慢,会乖乖地把游就馆里的介绍内容换掉”“日本应该马上总结战争历史,重新树立历史观”。
参考资料:http://gb.chinabroadcast.cn/9083/2006/07/31/622@1154018.htm
靖国神社是战前把为天皇而死的人作为‘神’来祭奠的国家宗教设施。而这些人是由当时陆军和海军负责人认定的。其目的是把为天皇捐躯之举视为最高荣誉,以煽动国民投身于侵略战争。这就是靖国神社的存在意义。
战后(指二战),煽动战争的国家神道被废除后,根据政教分离原则的指令,靖国神社就成了普通宗教法人。
然而1978年开始,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都被作为昭和殉难者重新被祭奠。可见靖国神社要把侵略战争正当化立场未发生任何变化。
无论战前或战后,靖国神社始终发挥着‘战争神社’的作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举,就是日本政府肯定侵略战争的公然表露,是对政教分离原则的公然践踏。”(2004年8月15日《参考消息》)
从该报对靖国神社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右翼分子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不是像他们说的“对死者的崇敬”,而是要继承他们祖辈父辈(战犯)一脉相承的军国主义衣钵。念念不忘祖辈父辈侵略邻国杀戮邻国人民的“大东亚圣战”战功。对被侵略邻国反对参拜的呼声,听不见。对曾经统治了50年、8年的被侵略国家无负罪感。在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国同胞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
“靖国神社”是日本为祭祀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人修建的,里面供奉有战犯,也有其他的战死者。靖国神社,英语译作“Yasukuni Shrine”,“参拜靖国神社”译成英语是“to pray at the Yasukuni Shrine”。
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 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参考资料:http://news.tom.com/hot/jingguoshenshe/
一个非常臭的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