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为什么特别险峻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蟑,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是古书《水经注》中对长江三峡风光的一段描写。你瞧,两岸连绵的山峰是这样陡峭高峻,以致非到正午或半夜,太阳或月亮当顶的时候,在峡中竟看不见它们。

上面的描写并不是文学家过分的夸张,全长200多千米的三峡,确是非常险峻,两岸的山峰很多高出江底500余米,而且像直立的墙一样夹住江水,江面最狭处只有140米,水流很急,河道曲折,险滩又多。

为什么长江三峡会这样险峻呢?

这是江水的工作和地壳运动的影响。

原来在1亿几千万年以前,四川盆地本来是大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上升逐渐变成了内陆湖,接着地壳的运动缓和了一个时期,到几千万年前时,这个湖和长江之间还隔着一道分水岭,就在今天三峡一带。那时长江的上游从这分水岭向东流出,分水岭的西侧的水则流进湖中。

流水不断冲刷着地面,在分水岭上冲出了一条条山沟,并且一天天扩大、加深、延长,从只是下雨时才有水的沟壑发展为河流的新的上游,并且终于将分水岭切割出一条通道,使长江和四川盆地的内陆湖连接起来了。在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的过程中,分水岭西侧流向湖中的河流也同样在延伸自己的上游,为和长江会师贡献了力量。

在分水岭被打通后的一段时期内,那一带的地势并不十分险峻,但是后来这里的地壳上升运动又活跃起来,加上江水的工作才发展成今天的状况。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一般规律,当河谷被流水冲刷到河面与海面的高度接近时,力量就要大大减弱,甚至失去向下侵蚀的能力,转而主要破坏两岸,开拓河谷,河流两岸的高地也逐渐被夷平。可是这里一方面流水在不断冲刷河底,另一方面河底因流水冲刷而失去的高度,随即由于地势升高而得到补偿,因此河底与河面总是保持较高的高度,河水经常具有强大的向下的冲刷力,来不及向两岸扩展,因此就使两岸显得愈来愈高峻了。深峻的峡谷的出现成为地壳上升的标志。

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地球最近历史时期都在上升,所以我国不仅有三峡,还有其他许多峡谷,一直到今天,这些地区上升的运动还在进行,峡谷也还在继续发育。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