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苏州
苏州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筑阖闾城,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5万。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17度,1月最低气温-9.4度,7、8月份最高气温达38.6度;全年平均降水量偏高,近1076.2毫米,无霜期在230天左右。苏州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4米左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吴县穹窿山主峰高351.7米,为全市最高点。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散布其间,太湖水面90%左右在苏州市境内,全市水面占总面积的42.5%,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古城内现有河道35公里、桥梁168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的物产繁富,苏式糕点菜肴名扬天下。苏州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尤以旅游业为突出,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9万人次,国内游客13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亿元。
苏州最早建城是在公元前514年,而“苏州”则是从隋朝置县得名而延用至今。苏州还曾用过其他名称如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这些名称中,“姑苏”是最常用和被人熟知的,也最容易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仿佛古寺的钟声至今仍回荡在苏州城,而引起人们对苏州的无限遐想与向往。
现在的苏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小桥、流水”、“园林、古镇”成为了苏州的标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昆剧”,于2001年5月被称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古镇同里、周庄、甪直一再被世人所关注。
水乡苏州资源富足,特产频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西晋文学家陆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明代戏曲家冯梦龙、“吴门画派”唐寅等在苏州都有传世之作。评弹的诞生也在苏州,与昆曲、苏剧一起被喻为苏州艺术 “三朵花”;苏绣与湘、蜀、粤绣并称“四大名绣”;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齐名,有“南桃北杨”之说。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狮园最著名。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水网密布,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多雨、潮湿,气候温和。苏州的四季很分明,但一般来说,冬夏季较长,而春秋季较短。
一年之中,苏州四月的气温不是很稳定,升温快,但时常会出现低于0℃的“倒春寒”天气,六月进入梅雨季节,七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因此,到苏州旅游选在1月至4月之间比较好,这时候的气温能达到零上十度左右,从1月底2月初开始,苏州的各地鲜花竞放,各种花会相继展开,直到进入六月,这一时间的苏州别是一番天地。
当然,秋季是水乡的收获季节,时新瓜果、新鲜水产的上市,令人食指大动,苏州的啤酒、阳澄湖的螃蟹,处处飘香的桂花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的味觉和嗅觉的享受。而到了旧年将去,新年伊始之际,寒山寺钟声就会敲响,而听寒山寺钟声成为海内外人士新年祈福的活动之一。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与其它苏州名园一起,以“苏州园林”之名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沧浪亭是我国五代时期的吴军节度使孙承右的池馆,后逐渐废弃,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时,著名诗人苏舜钦被贬后将其购入并建为私人花园,因为在花园北部土山傍水处有一座亭子名为“沧浪”,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而得名,同时,苏舜钦自号沧浪翁,作有《沧浪亭记》,之后,此园数易其主,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而渐兴渐废,但园中山水,大多能保持旧观,不失旧时风韵。
历经沧桑的沧浪亭现占地1.1万平方米,园内景色以简洁、古朴、大方而著称,少了几许雕琢味道,园中的流水、小山、亭阁,无一不显现出淳朴自然的魅力,令人暗自叫绝。
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而园内“五百名贤词”,嵌刻了从春秋到清代、两千多年间苏州著名历史人物的人像石刻,雕刻细腻,精巧绝妙,复廊蜿蜒曲折,两边皆为迷人景色,“翠玲珑”更是园中的亮点所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独钟,有“敞东门是竹园小径,开南窗是粉墙竹影,推西栏是竹石嶙峋,揭北屏是万竿摇空”之妙,可谓园林中多的典范之作。
沧浪亭的布局也极为经典,景致的安排独具匠心,却宛如自然风景,不露点滴斧凿之痕。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阊门外的枫桥镇,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佛教胜地之一,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名扬天下,传唱古今,经久不衰。
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先后有古妙利普明塔院、枫桥寺等不同的名称,后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和合二仙”)来此,故改名为“寒山寺”,之后历代或沿用原名,或改称别名,多有交替,寺院也在历史的沧桑中,几经兴废,直到1980年,寒山寺才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之一。
寒山寺的山门前有照壁墙,此墙脊檐为游龙雕饰,正面黄墙上书有“寒山寺”三个大字,笔力雄峻、气势非凡,山门之后的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普明塔院等。
寒山寺曾以“诗韵钟声”传承古今,其寺院钟楼就坐落于藏经楼南侧,是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造型轻盈,轮廓优美,楼中悬挂着著名的“寒山巨钟”,此钟铸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重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袅袅。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虎丘山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北,距离阊门约3.5公里,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幽绝自然景色著称,因北宋文豪苏东坡的“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而流传千年,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
虎丘山经历代精心营造,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凿山引水,后有今国家政府的大力整修,形成了“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虽为小丘,但也尽显绝岩耸壑。
虎丘山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虎丘塔是云岩寺塔的俗称,现已倾斜3度59分,是著名的“中国斜塔”,有“江南第一古塔”之誉,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万千鹭鸟伴古塔”的壮丽景观;万景山庄位于虎丘西麓,是苏派盆景精华的汇聚地,有著名的“秦汉遗韵”、“巍然侣四皓”精品,堪称国家瑰宝。
虎丘山被古人喻为“苏州的双面绣”,有“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前山有着吴越春秋的霸气,后山有绿野仙林的惬意,人随景转,景随人移,文化在这里巧妙的注入到自然之中,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番情趣。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城的阊门外,是苏州清代古典园林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与其它苏州名园一起,以“苏州古典园林”之名而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留园是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私人花园,之后逐渐荒废,到了清朝的时候,连续两易其主,先为刘恕所得,刘恕对其进行了改建,并改名为“寒碧山庄”,也称“刘园”,后为盛康所得,盛康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最后将其改名为留园。
留园的总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可以分为中、东、西、北部四个景区,每个景区各有特色,但又相互联系,中部即为原来的“寒碧山庄”,其它三部分则由清朝盛康扩建,布局紧密,建筑变化多样,奇石、亭台、古木等相配得宜,设计巧妙。
留园以山水取胜,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壮观,“冠云”、“瑞云”、“岫云”三峰罗列、石巅高耸;揖峰轩中,峰石散布成林;西部假山,枫林遍野,林下有水,水边立宇,宇外石林耸立。
留园各区之间有曲廊相通,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达壑,廊壁之上嵌有“留园法帖”300余方,为历代名家手笔,雨中游览,可从廊檐下花窗看秀色迭出,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更得“衣襟不湿”之乐。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娄门东北街178号,以园林的分割和布局异常巧妙,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而著称,是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之中的明代古典园林,1997年,以“苏州古典园林”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是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缩建的私家园林,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曾参与此园的规划建设,之后,拙政园多有兴废,且多次易手,直到清光绪年间,拙政园的西部为富商张履谦所得,经过大规模的修葺,奠定了今天的面貌。
继王献臣之后,拙政园虽分块几经易手,经过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整修,现已形成了东、中、西和住宅四个各有特色的园中小园,四者交相辉映,又相互补充,整体看来,布局极为合理和巧妙。
拙政园总占地面积约80亩,东、西两部分分别以地势开阔明朗和水清境幽为特色,住宅区则是以“苏州民居”为代表,现在是“苏州园林博物馆”的所在地,而中部则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全园“借景”的经典手笔也是出自此处,堪称绝妙。
在拙政园的中西部有两景,一为“苏派盆景”,一为“奇石佳品”,号为盆景园和雅石斋,是为园中瑰宝所在。
周庄古镇
在江苏省内有3个周庄,分别是江阴周庄,兴化周庄,苏州周庄,而人们常说的江南水乡周庄,指的是苏州周庄,她位于苏州昆山市技术开发区内,距离苏州城东南约38公里,以丰富的文化蕴涵和美丽的江南水乡令世人痴迷,她现已盛载有诸多的名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获得了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周庄是从北宋元佑年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集镇,而元朝时期的“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在周庄的发展史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虽在明朝初年,没能得到善终,但他确奠定了周庄逐渐发展成为苏州名镇的基础,功不可没。
周庄之美,首先在于水,水是古镇的灵魂所在,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之说,两横两纵的河流在此形成“井”字形从镇中穿过,水景如诗如画,而周庄之美,还在于河上的桥梁,它们是这副水墨画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4座建于元、明、清时代的古石桥,游人乘坐吴中舟楫,穿梭于周庄古镇的水道之中,偶尔彩虹飞架,偶尔石门洞开,古景依依,水风习习,令人寻味。
周庄的建筑多为明清之作,临水就势、深宅大院、檐高脊重、古色古香、幽静恬然,而沈万三后裔所留下的沈厅则是这些建筑中的代表之作,这座面积2000平方米的七进院落,从布局和建筑风格上来讲,都十分精致,而院中《西厢记》、《状元骑白马》等古典戏文砖雕,其刻工之精、构思之巧,都足以使人徘徊其前,不忍离去。
周庄的全福寺、澄虚道院等古迹名胜也是周庄美丽景色的组成部分,“全福晓钟”是为“周庄古八景”之一,至今陈迹依旧,钟音袅袅。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是苏州元代古典园林的代表,以园内太湖石假山众多、并且多出神入化、玲珑剔透而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1997年,以“苏州古典园林”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元代高僧天如禅师的弟子“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建成后,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傅(中峰禅师得道于浙江天目山的狮子岩)、并园中“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而取名“狮子林”,天如禅师圆寂以后,寺园逐渐荒废,至清朝年间,狮子林几经衰落,直到1917年,被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购得,并进行了长时间和大规模的整修,解放后,贝氏后人将此园捐献给了国家,1954年,狮子林开始对外开放。
狮子全园布局紧凑,东南以太湖石假山为主,而西北则取水景,有“狮子”、“含晖”、“吐月”等名峰,“燕誉堂”、“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真趣亭”等建筑;“冰壶进”、“玉鉴池”、“小飞虹(桥)”相间其中,情趣横生。
狮子林中尤以“九狮峰”、“燕誉堂”和“真趣亭”等景致最为出众,九狮峰虽然是用若干块太湖石嵌接而成,但却看出斧凿的痕迹,其形态俯仰多变,犹如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气势雄伟;燕誉堂为园内主厅之一,装修精美,庭院内以牡丹、玉兰相衬,更显“玉堂富贵”之气;真趣亭所显现出的是一种皇家气派,辉煌大气,游人立于听亭中,便可尽观园中美色,意趣盎然。